石家莊園林綠化工作綜述
城內,綠蔭濃濃、公園廣場明珠般點綴其間;城外,碧波蕩漾、美景佳處畫卷般徐徐展開……近年來,石家莊市以創建“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為目標,全力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城市綠量大幅提高,生態環境顯著改善,城市形象品位快速提升。
——綠樹濃蔭翠滿城
對每天奔波于城市道路上的人們來說,最愿意看到的是道路兩旁濃濃的綠色;酷暑盛夏的上下班路上,能有一方綠蔭遮擋強烈的陽光。群眾的需求就是市園林部門努力的方向。在園林綠化中,我市以道路綠化建設為重點,編織縱橫交錯的綠色網絡。
其中,圍繞“林蔭型、景觀型、生態型、節約型”道路綠化建設的理念,市園林部門采取規劃建綠、拆違增綠、拆墻透綠的手段,進一步加大道路綠化建設和改造力度,并堅持以喬木為主,喬、灌、花、草相結合,同時注重生物多樣性,在廣泛應用國槐、白蠟等鄉土樹種的基礎上,大膽引進適宜在本地生長的外地樹種。
2008年以來,我市結合60余條新建、改建道路工程的相繼實施,進行了高標準綠化建設,相繼建成了裕華路景觀大道、中山路繁華大道、槐安路快速大道等一批彰顯特色、提升形象的道路景觀線綠化,累計栽植行道樹30余萬株;高標準打造二環路景觀綠環,初步形成了內側30m、外側50m、總面積141萬m2的二環路景觀綠環。
同時,對連接四組團縣(市)的主要出市口道路沿線、高速公路出入口周邊區域,進行了綠化提升整治,建成了17條出市口景觀綠廊,新增綠地183萬m2;在穿城而過的京珠、石太高速公路沿線實施了寬百余米的景觀綠地建設,形成了視野開闊、連續通透的高速公路沿線景觀帶,新增綠地251萬m2。
——“花城”看花花散香
在不是冬季的任何一個季節,人們都可以在省會街頭看到一朵朵綻放的鮮花,特別是每年的“五一”和“十一”,整個城市便簇擁在鮮花叢中。人們漸漸感覺到:城市的鮮花越來越多了,城市越來越美了。
這一變化,源于我市的“花城”建設。在城區綠化效果初步顯現,園林生態環境明顯改善之時,市委、市政府提出了“以花襯綠,打造花城”的目標。市園林局負責人表示,建設“花城”,也是我市建設“幸福石家莊”的重要內容之一。
2008年以來,我市啟動了以“四八六二”主干道和城區立交橋為重點的花城建設,以及景觀綜合整治工程。通過合理配置、廣植花卉、改造綠地,每年省會栽植各類時令花卉800余萬株,裕華路、中華大街、青園街、維明大街等多條“花樣街道”呈現在市民面前,初步實現了繁花似錦、香飄滿城的花城景觀。
每年“五一”、“十一”期間,市園林部門都精心設計制作30余處大型立體花壇,設置在城區重點部位,同時各公園廣場、庭院居住區門前,也均進行擺花、種花,營造歡樂祥和的節日氛圍。
為進一步豐富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烘托節日氣氛,我們堅持每年在人民廣場和西清法制公園舉辦月季花展和金秋菊展,目前已連續成功舉辦了九屆。現在,兩個花會已成為省會精彩紛呈的文化品牌和省會市民必不可少的游覽項目,既彰顯了省會形象,提高了城市品位,又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指數。
——碧水繞城波光起
今年7月1日,隨著省會環城水系工程東線的通水,一幅城河相依、輕舟泛波的山水畫卷展現在了省會市民面前。而這一工程的主體竣工,也標志著石家莊人實現了碧水繞城的夢想。
省會環城水系工程是省重點建設項目,也是市委、市政府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適應現代城市發展規律而精心謀劃實施的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這一工程包括:市區西北部水利生態防洪工程(含太平河)、西北部南水北調段、滹沱河(太行大街至子龍大橋)和東南水系四部分。
其中,工程中主要是對現有的太平河、西北水利防洪生態工程進行延伸拓展、整合提升,打造總長108km的環城水系。建成后,可新增水面8.2km2、綠地24.5km2。
西北水利防洪生態二期工程18.15km的河道,已于2008年底實現通水,形成水面78萬m2;東南環水系是環城水系中的“新成員”,也是整個環城水系的“最后一環”。工程在沒有天然河道的基礎上,完全人工開鑿的一條師法自然的河流。工程完工后,環城水系才能真正“環”繞省城。
去年7月3日東南環水系建設正式開工以來,通過平川鑿河、修路筑堤、建園造景、生態修復,最終實現了環城水系與民心河、滹沱河相互貫通,形成了碧水繞城、水綠交融、人水和諧、獨具魅力的水景體系。
——門前身邊有勝景
散布在城區大大小小的公園、廣場,以它們綠色的基調、清幽的環境,成為人們最喜愛的休閑娛樂場所之一。近年來,市民們逐漸發現,身邊的公園越來越多了,去公園休閑娛樂越來越方便了。
據市園林局負責人介紹,公園和廣場建設是我市園林綠化建設中的一大亮點。近年來,市園林部門在園林綠化建設中,不斷加強公園游園和廣場的建設力度,使城區公園、廣場的數量實現了跨越式增長。
其中,先后建成了18萬m2的東環公園、5.3萬m2的柏林公園、10.7萬m2的石津灌渠文化公園、23萬m2的南高基公園、6.8萬m2的石太公園二期、8.2萬m2的民心廣場、5.9萬m2的時光公園、53.3萬m2的植物園廣場,以及環城水系南線的天山公園、泊水公園等共14座公園廣場,使城區公園、廣場數量躍升至56座。
同時,結合二環路改造和出市口綠化整治工程,先后建成了96塊街旁游園和綠地,全市城區游園、綠地數量達到155塊,實現了“500米見園”的目標,極大方便了市民休閑、健身和娛樂。
——城雕街頭添亮色
不少細心的市民發現,從2010年年底以來,在裕華路不少繁華路口、火車站等節點,出現了不少構思巧妙、造型優美、寓意豐富的城市雕塑,不僅讓人眼前一亮,剎那間感到溫馨和振奮的雀躍。
城市雕塑,不僅反映著一個城市的精神風貌,更反映著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文化品位和藝術素養。因此,在我市的園林綠化建設中,市園林部門努力為城市雕塑保留更多的空間。
市園林局負責人表示,城市雕塑是省會園林綠化工作的一項重要內容。他認為,優秀的城市雕塑是一座城市的市標,不僅能集中展現城市的形象和城市精神,更能促進公共藝術水平和文化內涵的提升,同時也能進一步增加園林文化氣息,提升城市品位。
去年,我市在全國城雕委的大力支持下,成功舉辦了中國?石家莊“燕趙風情”城市雕塑大賽,從獲獎作品中優選了一批能夠體現城市歷史、文化特色的雕塑作品,在裕華路、槐安路等主干道重要節點及火車站廣場、國際機場等重點部位建成了“勝利之城”、“綠色叢林”、“子弟兵的母親”等15座大型城市主題雕塑,既為省會增添了新的景觀,又進一步提升了城市文化內涵,彰顯了城市精神。
——一草一木總關情
隨著城區綠量不斷增多,綠地數量增大,也對市園林部門的日常管理管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市園林局負責人表示,我市園林綠化工作始終堅持“三分建、七分管”,建成后的管理才是“重頭戲”。
過去,城區園林綠化工作基本都由市園林局負責,從2009年開始,我市按照分級負責、重心下移、責權一致、分步實施的原則,將槐安路、裕華路、中山路、二環路主干路和植物園、動物園、民心河、太平河以外的其他道路的園林綠化管護權限,以及401名管理人員全部下放到各區,實行“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服務”,形成了新的園林綠化管理格局。
同時,為適應城市發展需要,作為全市城市管理數字化系統的重要組成部分,市園林部門也建立健全了數字化管理系統,明確專人值班,成立應急隊伍,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使各類綠化管理問題的發現率和辦結率明顯提高。
其中,還制定出臺了《園林綠化養護管理標準和考核標準》、《園林綠化養護市場化辦法》和《園林綠化養護管理考核辦法》等一系列管理標準和辦法,全面加強城區綠化管理養護。
在市園林局的統一要求下,各級園林綠化管理單位及時清理枯枝敗葉,定期實施更換補植,按標準修剪植物造型,基本杜絕了偏冠死株、缺苗斷壟現象,并較好地堅持了每周兩沖洗、全天候保潔制度。通過實施精細化、日常化、長效化的綠化管護,確保實現了省會園林綠化景觀“凈、綠、靚、美”的良好效果。
編輯:zhaoxi
相關閱讀
鄭州將用三年力爭鄉村綠化率達30%
看得見山,望得見水,留得住鄉愁,這不僅是城市人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農村建設的目標。【詳細】
山東12個縣(市)達到省級園林城市標準
近日,山東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發布《關于對2018年省級園林城市(縣城)評價情況的通報》。 根據《山東省城市(縣城)園林綠化評價辦法》(魯建城建字〔2017〕18號)要求,我廳組織開展了2018年省級園林城市(縣城)評價工作,現【詳細】
安徽省召開園林城市創建工作推進會
8月14日,住建廳在阜陽市召開了全省園林城市(縣城、城鎮)創建工作推進會。有關市、縣(區)園林綠化行業管理負責同志參加了會議。會議邀請了中國城建設計研究院城鄉生態文明研究院院長王香春作如何推進城市園林綠化科學【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