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舊居”的文保價值誰來簽定?
西城區政府官方微博昨天表示,近日媒體所言“北京西城區魯迅故居將拆遷”為失實報道,磚塔胡同84號是魯迅舊居所在地,現存建筑為上世紀70年代翻建的,沒有文保價值,故將拆除并實現規劃綠地。西城區政府有關人士則表示,拆除現有建筑后是按照魯迅舊居歷史原貌復建(不是修復),還是在綠地上立標牌保護,西城區將聽取社會公眾意見后決策實施。(3月30日《北京晨報》)
在寸土寸金的北京城核心地帶,拆除中國現代“文圣”魯迅曾經的住所,必然是一件容易引起臧否甚至掀起軒然大波的公共事件。為此,西城區政府通過官方微博方式,告訴人們“舊居”非“故居”,且沒有文保價值,自然意在通過闡釋其合理性,來抵擋洶洶輿論。問題是,即便此地真的如西城區文委所言,該院“并非文物或掛牌保護院落”,那是否就等同于魯迅“舊居”的文保價值蕩然無存?既如此,為什么翻建后一直沒有拆遷,至今才想起另作他用?
一個簡單的道理是,居所的文保價值乃是一個文化概念,不單單是“掛牌”之類行政措施可以圈定和厘定的。此地雖系魯迅暫居地,但曾誕生過《祝福》等名作,可以說,單單是一個兀立于此的地址,都具有穿越時空的獨有氣息,蒞臨居所,更是引人憑吊和懷想,具紀念價值。如果居所被推土機一推了之,殘垣斷壁之后,再予以改頭換面,無論如何也是一種鏟除遺跡、數典忘祖的悲哀。
名人居所不是不可以拆除,當然重要性也不能等量齊觀。實際上,目前,全國城鎮化比例已超過50%,“保護與建設”是這個階段不可回避的糾結性矛盾。而城市建設和社會發展也需要對很多名人故居的重要性及文保價值進行甄別和排隊,確實了無價值的,也不必敝帚自珍,心存敬意給予妥當處置即可。關鍵在于這個事要及早做,以免造成無可挽回的損失。3月28日,國家文物局副局長董保華曾表示,“不妨通過劃定歷史文化名城、名街等,給獨立的名人故居加道"護身符"”。建議雖好,可惜還是舍近求遠,太過“宏觀”。把最要緊的、最具留存價值的先行劃分出來,就那么難嗎?建筑學家梁思成與林徽因的北京故居今年初被以“維修性拆除”名義夷為平地,稍后蔣介石的重慶行營就又傳出將被“保護性拆除”。這樣的近例還不足以引起相關部門的警覺嗎?
還令人擔憂的是,西城區政府對于此事的態度前后矛盾。有說是要“規劃綠地”,有說“目前只是一種"考慮"并不是定案”,“但不管怎么一種保護方式,現存建筑都必拆無疑”。這種“先下結論,再行論證”的“倒逼”思維,頗有行政意志的專橫意味在里面。
魯迅“舊居”的文保價值幾何,最好還是交由國家文物部門的進行權威鑒定;其或存或廢,最好還是增設公眾意見博弈的環節。如此,才能對得起魯迅這個在思想上、文學上哺育了我們數代人的大師。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中規院總規劃師建言成都公園城市
9月27日,2019公園城市建設研討會在成都舉行。14名公園城市規劃、風景園林、生態建設等國內外知名專家齊聚成都,共商公園城市的發展。【詳細】
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在杭州召開
記者從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作為我國城市規劃領域水準最高、參與度最廣、影響力最大的年度學術盛會,2018中國城市規劃年會將于11月24日至26日在杭州舉辦。這是繼首屆年會在杭州舉辦后,時隔18年再【詳細】
地方品質在城市規劃發展中至關重要
2018年10月20日,【詳細】
廣州:在城市規劃建設管理上出新出彩
10月24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永慶坊沿街察看舊城改造、歷史文化建筑修繕保護情況,走進粵劇藝術博物館,同粵劇票友親切交談,希望他們把粵劇傳承好發揚好。習近平總書記聽取了廣州市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工作匯報。他指出,【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