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城:“四化”同推進 城鄉比翼飛——對標一流看孝義之城鄉統籌篇
寬闊的街道、整齊的住宅樓、現代化的學校、高標準的敬老院……這就是孝義市的梧桐新區,也是孝義市梧桐鎮全民搬遷的目的地。
“這次改造后,我們梧桐鎮的農民將全部進城,‘三農’問題將一勞永逸得到解決。”梧桐鎮鎮長趙濱說。
梧桐新區,是孝義市城鄉一體化統籌發展的縮影。孝義市于2011年啟動實施了孝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勝溪湖濕地公園等一批城市功能提升工程,目前,以勝溪湖為中心綠軸,“一河兩岸、沿河環湖”的濱河城市布局已形成,一批以梧桐新區為代表的中心鎮村建設也在快速推進中。
遷村進城,城鎮化步伐不斷加快
2010年,孝義市把特色城鎮化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重大戰略任務,市委、市政府聘請了中國建筑設計研究院城鎮規劃設計研究院、成都市規劃設計研究院和山西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三家國內知名城鎮規劃單位,在全省率先制訂了市域城鎮化推進方案,提出了推進城鎮化戰略的總體思路和目標:緊緊圍繞建設區域性中心城市戰略,以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為動力,大力實施“1420”工程。即:把全市945平方公里作為一個整體區域,按照“中心城區、中心集鎮、中心村”三個層面梯次推進的原則,“打造一流主城區、提升4個中心鎮、建好20個社區文化中心村”,統籌安排城鎮建設、農田保護、產業集聚、村莊分布、生態涵養、文化傳承等空間布局,使260個村、約46萬人通過“1420”工程向城區、中心鎮、中心村聚集,實現城鎮化的跨越式發展。
據了解,“十一五”期末,孝義城鎮化率已達57%。“十二五”期間,孝義市的目標是城鎮化率力爭達到80%以上,人口集中居住度超過90%,在全省率先實現市域城鎮化和城鄉一體化目標,建成全省公認最好的城鄉融合、產業循環、生態友好、文化獨特、充滿魅力的宜居、宜業、宜游現代化區域性中心城市。目標確定后,孝義市啟動了梧桐新區建設遷村進城示范工程。
3月初,我們隨同梧桐鎮鎮長趙濱一起進入已初具規模的梧桐新區,參觀了已落成的設施先進、規模宏大的金暉小學和幾十棟嶄新的住宅樓。據趙濱介紹,梧桐新區開建以來,以“高起點設計、高標準建設、高水平施工、高效率管理、高速度發展”為目標,按照“一年搭框架、三年成規模、五年大見效”的總體部署,工程進展穩步推進。梧桐老年公寓、梧桐青年創業服務中心、梧桐培訓中心及一所初中、兩所幼兒園,總建筑面積達100余萬平方米;金暉小學、梧桐社區綜合服務中心、梧桐衛生綜合樓也于2011年9月份投入使用;居民樓利用亞行貸款項目一次性全部解決供氣、供水、污水處理等基礎設施。梧桐鎮的3萬群眾全部搬遷到新區后,原先村莊占用的8700畝土地就可以置換出來作為工業用地,村莊壓覆的煤炭資源也將得到釋放。梧桐鎮將利用增加的工業用地指標,建設以清潔能源為中心的新工業園區,開工建設了一批重量級項目,可以解決2萬余勞動力就業。
梧桐新區占地1500平方公里,可以容納五萬人口,建成后全鎮3萬農民將全部集中在此居住。“新區搬遷房的價格為每平方米1100元,最低的才800元,都是成本價,居民可以購買,也可以用自己的宅基地置換房子。目前的暖氣、煤氣等服務對梧桐鎮的農民都是免費的,學校、醫院等設施可以保障居民需要,在建的項目可以保障農民充分就業。”趙濱說,“我們希望通過這些舉措,吸引群眾盡快搬過來,共同享受城市生活。”
在孝義市委、市政府看來,全域城市化就是打破行政界限和城鄉分割,把全市945平方公里作為一個整體區域,根據不同的資源稟賦條件,確定不同功能區塊,統一規劃布局。按照“中心城市、中心集鎮、中心村”三個層面梯次推進的原則,沿孝午線、340省道和孝河分別組團發展規模化城鎮,形成以市區為核心,兌鎮區域、下堡區域、梧桐區域三個組團為副中心的“一主三副”城鄉一體化格局。推進工業化與建設特色城鎮并重,在布局重大工業項目和規劃工業園區時,同步建設城鎮公用設施,力求實現“投產一批大項目,提升一個小城鎮,隆起一條經濟帶”。集聚生產要素與集聚人口并重,把教育、文化、衛生事業發展和房地產開發建設作為推進城鎮化的重要措施,吸引富裕農民和農村富余勞動力向城鎮轉移,進一步擴大城鎮人口,增強城鎮的集聚集約能力和輻射帶動能力。
今年,孝義市又提出以17條城市骨干路網、4個中心集鎮以及中心城區建設為主體,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目的,全面統籌城鄉發展。
為完善城市路網格局,孝義市展開大手筆道路建設,今年規劃完成改造、建設大眾路、崇文大街東延等17條城市骨干路網,一個全新的路網交通系統基本成型。同時,將開通孝義三中、孝義五中等公交專線,擴大公共交通的覆蓋面積,構建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統。
按照中心城區和中心集鎮建設統籌推進的發展思路,該市完善規劃,突出特色,實質性啟動建設4個中心集鎮。梧桐新區今年可以確保6000戶居民,3年內全部建成。
一村一品,產業化帶動農村經濟
在孝義市高陽鎮現代農業園區,威爾倉儲有限公司的大卡車正在緩緩駛出公司大門,公司經理王國棟說:“我公司采取的是農超對接的模式,園區的農產品直接進入自己的連鎖超市銷售,不僅能保證質量,還能平抑物價,而且銷售收益也特別好。”在孝義市,除了發展現代農業園區外,“一村一品”特色產業村也像雨后春筍般涌現,讓當地老百姓捧上了“聚寶盆”,鼓起了錢袋子。
孝義市在發展“一村一品”特色產業的過程中,堅持產業建設與市域特色相結合,積極整合市域傳統產業優勢資源,圍繞“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依靠規模經營”的理念,積極搭建“一園三企三大基地”發展平臺,掀起了“一村一品、一縣一業”發展高潮。
大孝堡鄉東盤糧村土地肥沃平坦,文峪河、孝河在這里環繞,水源充足,大力發展設施蔬菜有著得天獨厚的條件。他們于2009年成立了東盤糧力農蔬菜種植專業合作社,將過去的分散種植聚攏成了規模產業。目前,基地占地3000畝,有300棟大棚投入使用,參與經營的農戶達196戶。如今這一“菜籃子工程”作為孝義市“一村一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示范產業,已經成為立足孝義、輻射周邊、服務全省的大型蔬菜基地,每棟大棚年收入可達5萬元以上,年可增加農民收入1000余萬元,有效拓寬了農民就業增收的渠道。
修核桃路、加固堤壩、興修水利、疏通河道……這些都成為2011年孝義市農業基礎工作的關鍵詞。去年以來,孝義市投資7200余萬元修建了總里程150余公里的核桃林區道路,目前已經竣工通車;以國家大興水利為契機,全面鋪開張家莊水庫壩頂公路拓寬改造工程、梁家垣水庫除險加固工程、引汾濟孝高灌工程等一批水利工程并已部分完工;全年新增、改善和恢復灌溉面積7.3萬畝,新增節水面積、治理水土流失、改造中低產田分別達到1.3萬畝、2.2萬畝、1.2萬畝,修復水毀工程9處,新修、加固堤防14公里,疏通河道62公里,清淤溝渠210公里。這些工作為現代農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在此基礎上,孝義市重點發展了農副產品加工業、禽類養殖業、設施蔬菜種植業、核桃種植業四大特色農業產業。去年以來,該市全面鋪開惠農5萬噸葡萄糖、金綠禾菊芋生產、旺達4萬噸營養早餐等擴建項目,全年實現產值5.2億元,利稅7336萬元,解決農村富余勞動力5000余人,帶動種植面積近10萬畝,帶動農戶2.2萬戶;
以“全國最大的肉禽養殖基地縣”為目標,依托山西銘信、大象兩大農業龍頭企業,新配套發展規模養殖小區38個,年出欄規模達到3700萬只;以東盤糧力農蔬菜合作社、威爾倉儲蔬菜產業化等項目為帶動,全年新增日光溫室514棟、蔬菜大棚36棟,全市日光節能溫室達到2055棟,蔬菜大棚達到404棟,設施蔬菜面積達到5738畝;以核桃林區道路為軸心,鋪開并建設完成核桃經濟林5.6萬畝。
2011年,孝義市創建萬畝玉米高產示范片2個,核桃經濟林面積達到40萬畝,畜禽養殖存欄量達到400萬頭(只),成為全省首批、呂梁唯一的“一縣一業”蔬菜產業基地縣;全市22個村被確定為全省首批“一村一品”專業村和示范村,其中核桃產業15個、蔬菜產業6個、畜禽產業1個;全市經國家有關部門認證的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達到71個。
“一村一品”教給了農民增收的法子,現代農業拓寬了農民致富的路子。在“一村一品”現代農業的帶動下,孝義市農業產業化發展迅速,2011年農民人均年收入達9308元,是全省平均水平的1.66倍;城鄉居民收入比為2.12∶1,遠遠低于全省3.23∶1的水平。
五城同創,甩掉“黃牌”爭“金牌”
“過去我們孝義環境差,大家都說孝義的白鴿能變成烏鴉,經過市委、市政府的努力,孝義的生態環境在這幾年得到很大改變。”在孝義市勝溪湖公園,一位市民對記者說。
孝義的勝溪湖,占地1500畝,綠化面積1200畝,是孝義最美麗的地方。站在勝溪湖森林公園的景觀橋上一眼望去,綠波蕩漾,水光瀲滟,人們無論如何想不到,這里曾經垃圾遍地、污水橫流、亂石成堆。把環境最差的地方變成了最美麗的地方,這是孝義市生態環境治理的一個樣板。
經歷了“區域限批”的孝義人,尤其感到良好生態環境的可貴。為了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孝義市把 “全國文明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環保模范城市”、“省級綜合宜居城市”創建結合起來,使以污染嚴重聞名的孝義在短短數年內改變了模樣。
營造優美的人居環境,是政府給市民的最好福利。孝義市委明確提出,“五城同創”要按照“精、細、雅”的總體要求,高標準實施。求精,就是要聘請一流設計單位,參照國內一線范式,高水平設計,高標準實施,真正做到布局合理、規范有序、設計新穎、安全美觀,確保每一條街都很精致,都有經典,彰顯城市特色風貌;求細,就是要對照標準,逐項細化,逐條落實,確保面面俱到,不留死角、盲區;求雅,就是要把整治活動與城市審美結合起來,把整治活動與提高城市品位結合起來,對城市建成區街道裝飾、公共設施、園林綠化等景觀風貌進行嚴格把關,使城市越建越美,越建越現代化。
走在迎賓路上,道路兩側成蔭的綠樹,綠意盎然的小公園,路燈桿上新吊的花籃,黑色鏤空的交通隔離欄,古樸厚重的花崗巖路沿石,盡顯孝義城市建設的現代、大氣。
府前街、迎賓路“一街一路”樣板工程全長12公里,涉及景觀打造和建筑改造63公頃。參照北京長安街、上海南京路景觀與建筑等方面的設計,府前街定位是體現包容的文化長廊,迎賓路定位是體現大氣的生態綠廊,迎賓路每隔百米左右就設置了一個生態公園、休閑綠地,暢春園、夏青園、秋楓園、冬雅園、崇孝園、崇信園、崇忠園……既包含了豐富的文化內涵又體現了濃郁的孝義地方特色。
經過多年的探索實踐,孝義市確立了建設具有中國氣派、蘇州風格、孝義特色的現代化城市的總體目標定位。圍繞這一定位,孝義市在城市規劃方面做足了“水”這篇大文章。按照規劃,孝義市將以張家莊水庫、孝河為中軸,把水系向城南城北延伸,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環勝溪湖帶和孝河兩岸,形成以“一河兩岸、環湖沿河”為特色的高品質城市生活帶。具體工程為以環勝溪湖帶為核心,向東實施孝河生態環境綜合治理工程,將孝河水系、綠脈向汾河延伸;向西實施西許河、柱濮河、兌鎮河、下堡河生態綜合治理,建設勝溪湖濕地公園;向南實施曹溪河生態治理,構建孝河流域生態走廊,全面開啟城市發展“孝河—汾河”時代。
為了徹底改變農村環境衛生狀況,孝義市每年安排農村環境衛生專項經費1200萬元,按照城中村、城郊村、重點村、普通村四個等級,聘用垃圾清運員85人、清掃保潔員1064人,配置專用清運車98輛、小平車1064輛、垃圾箱423個、垃圾筒20204個,所有招聘人員工資實行市財政投入為主、鄉村兩級補充為輔的投入機制,保證了城鄉環境衛生管理制度化、長效化。與此同時,每個鄉鎮都規劃設置了1—2處垃圾填埋場。
2010年,孝義市成功通過省級環保模范城市的評審;2011年,孝義市城區空氣質量二級以上天數達357天,榮獲“國家園林城市”稱號,創建國家環保模范城市和省級綜合宜居城市的規劃順利通過評審。甩掉“區域限批”黃牌的孝義市,正在爭取環保這塊含金量十足的“金牌”。
工業新型化、農業現代化、市域城鎮化、城鄉生態化一同推進,孝義扛起了全省縣域經濟發展的大旗。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西安明年底全面展開海綿城市建設
2016年7月24日晚,一場暴雨降臨西安,小寨等部分城區降水量超過100毫米。當天暴雨造成西安市政管轄范圍39處路段出現短時嚴重積水,給人們留下了深刻印象。就是在那場大雨過后,西安市制定海綿城市建設實施方案,提出“十三五”期間,全市建成區20%以上的面積實現70%的降雨就地消納和利用。【詳細】
海口:因地制宜建設海綿城市
在2017年(第十二屆)城市發展與規劃大會“海綿城市規劃與建設”分論壇上,啟迪設計集團環境生態研究院院長陳壽嶺認為,海綿城市建設基本要求是最大限度地保護原有的河流、湖泊、濕地等水生態敏感區,維持城市開發前的自然水文特征;對已受到破壞的水體和其他自然環境,運用生態手段進行恢復和修復,并維持一定比例的生態空間。【詳細】
武漢東湖將建植物園湖底通道(圖)
植物園通道起于現魯磨路上風箏山以北處,下穿東湖隧道后在植物園和湖岸鷹咀之間入湖,止于三環線花城立交,全長約4.34公里。【詳細】
山東東營:濕地保護留住野生鳥類
每年六七月份,是鳥類繁殖的季節,山東省東營市白鷺園的6000多只白鷺,今年又迎來2000多個新生命。這個白鷺園,不僅避開了道路的損害,而且將升級為白鷺濕地。【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