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三角城軌擬串黃金鏈 6標志性站點規劃頒布
首批6個標志性站點規劃頒布,站點周邊打造“特色新城”
3月19日,珠三角城軌TOD(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公交導向型發展)綜合開發規劃的首批6個站場綜合開發規劃,獲得省政府通過并頒布執行。鼎湖站、三水站、珠海北站、銀盞站、虎門商貿城站、新塘站等6個站場的TOD綜合開發規劃將開始進入實施階段。
按照國家批準的珠三角城際軌道網建設規劃,至2020年,廣東將建成總長1478公里、16條線路的城際軌道網。其中,十二五期間要建成約550公里的珠江三角洲城際軌道交通(以下簡稱珠三角城軌)主骨架網(相當于日本新干線總里程的20%),包括:已經建成的廣珠城軌、廣佛地鐵,以及在建的穗莞深線、莞惠線、佛肇線和擬開工的廣佛環線(佛山西站至廣州南站段)、佛莞線(廣州南站至東莞望洪站段)等,共計90多個站點。
帶動全省交通飛躍的珠三角城軌,會不會帶給廣東巨大的財政“包袱”? 羊城晚報記者近日獨家獲悉, 廣東未雨綢繆,將通過省市合作、內外合營等多種靈活的經營方式,把城軌站點周邊地區打造為特色各異、宜居宜業的衛星城,串起“軌道黃金鏈”,力爭在衛星城發展的同時,為城軌運營輸送源源不斷的“糧草”,實現城軌激活城市發展、城市發展反哺城軌運營、城軌服務不斷提升的良性循環, 形成居民、城軌、政府的三贏局面。
以TOD模式打造城市綜合體,成為廣東省對珠三角城軌站點周邊地區發展的主要對策。根據省住建廳提供的研究報告, 從主骨架網沿線及首批6個站場情況估計,結合城市更新,主骨架網沿線可提供20平方公里可開發用地,未來新線周邊用地應更寬裕,全線TOD規劃涉及的土地約100平方公里(其中也包括省市合作開發用地)。
廣東省住建廳副廳長蔡瀛表示,TOD綜合開發的整體收益尚無法在短期內確定,但可以肯定規劃具備幾大優勢———第一,城市“串珠”,城際協作。可以將沿線地區、城市的高端產業優先引導到軌道站點周邊布局, 促進一些相對不發達地區實現跨越式發展, 有效深化城際分工協作,促進區域尺度上的城鎮職能分工、發展布局的合理化。
第二,用地集約,生活便利。建 設高層建筑群落,讓市民通過步行,即可滿足衣食住行和創業的需求。對功能核心區加強了商業服務、旅館酒店、商務公寓、金融貿易、文化休閑等設施以及城際通勤人口居住用地的布局,適度提高開發強度。除銀盞站外,其他各站場功能核心區內的混合用地比重達到40%-60%,核心區毛容積率達2.0以上。
第三,布局緊湊、出行方便。遵循“零換乘”和公交優先的原則,換乘步行不超300米。
第四,環境宜人,避免城市病。在新塘站規劃讓市民在城市廣場和綠樹紅花間漫步;鼎湖站規劃則引山入城、引水入城,實現城市和山水的“無縫接駁”;珠海北站規劃以軌道站場為中心,構建出一條壯觀的東西向慢行景觀軸線,將人流和景觀引向海岸,盡顯海濱城市的魅力。
新塘站:國際專業化服務中心
是穗莞深城際線的起點, 遠期預測為出發客流39664 人/天,到站客流39719 人/天,連接廣州白云機場、深圳寶安機場兩大空港樞紐區位: 位于廣州增城市內,距離廣州市中心28 公里, 是廣州的東部門戶,位于港口大道北和在建107 國道交匯處西南側。
現狀: 以工業、居住用地為主,土地利用粗放,零散破碎的空置地塊較多, 混雜著居住組團和牛仔批發市場, 商務商業配套功能薄弱。
藍圖: 變身為珠三角國際專業化服務中心之一, 集合珠三角牛仔服裝、汽車及零部件貿易和品牌研發服務中心; 廣州東部副中心的重要組成部分, 承擔增城部分現代和商務辦公功能; 廣州東部綜合交通樞紐。
布局:“一核兩軸多組團”,由城軌站及周邊公共設施構成片區一個功能核心區, 周邊形成高檔居住組團,時尚居住組團,以公共設施、商住為主要功能的綜合組團,商務組團等。
亮點:低碳出行,鼓勵步行、自行車等慢行交通,使用軌道和公交的比例超過60%。鼓勵“土地混合使用”, 即在同一塊土地中包含居住、商業、酒店、辦公等多種用地類型,保證市民在步行范圍內衣食住行、工作安居皆不
鼎湖站:城市綜合服務新中心
■位于佛肇線的西段,遠期高峰客流預測為每小時2633人區位: 位于肇慶城區鼎湖區的中部, 北接大旺高新技術開發區,南廣鐵路、貴廣鐵路、三茂鐵路、廣佛肇高速、321 國道皆途經該地區, 是肇慶及粵西通往珠三角的前沿門戶。緊鄰肇慶鼎湖山風景區。
現狀: 片區東北側為鼎湖區的早期建設重點區域。
藍圖: 可打造成肇慶中心城區的商貿綜合服務基地和旅游配套服務中心,成為肇慶對外商務、商貿談判、娛樂休閑、旅游服務的主要平臺;承擔老城功能,肇慶市綜合服務新中心。
布局:2 條產業發展軸———國道321 沿線城市功能拓展軸和廣肇高速沿線產業承接發展軸;2 條景觀軸———新景觀軸是肇慶新區九龍湖-硯陽湖-硯洲島景觀軸,舊景觀軸是端州老城景觀風貌軸。
亮點: 站場周邊呈圈層式布局, 周邊地塊優先布置各類交通接駁設施和集散廣場, 核心區內優先布置商業服務、旅館酒店、商務公寓、金融貿易、文化休閑等設施, 為城際通勤人口配置居住社區和相應配套設施。在站場與鼎湖山、西江、硯洲島及爛柯山之間構建多組景觀軸線和視廊, 彰顯鼎湖山水風貌。
銀盞站:嶺南溫泉小鎮
■廣清城軌進入清遠的第一站。預計遠期高峰客流為每小時4642 人
區位: 位于廣清高速銀盞出入口,緊鄰107 國道,北連清遠市清城區龍塘鎮中心,南接廣州花都獅嶺,是清遠市的南部門戶地區。至廣州站僅30 分鐘,滿足廣州市民城際置業、周末度假等生活需求。
藍圖:清遠南門戶和慢城生活體驗區。形成以溫泉為主體的城際度假勝地和清遠南部旅游接待中心;打造享受粵北山水的優質生活區和廣東新型城鎮發展模式示范區。
布局:一個交通樞紐核,一條濱水休閑帶,“三片”———站點北側的度假酒店群、西側的低密度住宅區、東側的山地住宅區。
亮點:整體低強度、局部高強度開發。核心區內層將形成以溫泉為特色的度假酒店群。
虎門商貿城站:厚待單車限制汽車
■位于穗莞深城軌中段,遠期客流預測為始發客流42060人/天,到站客流45004 人/天
區位: 位于東莞虎門鎮東部規劃的新城市中心區內,距離虎門傳統的城鎮中心3 公里, 地鐵附近有廣深高速出口、莞惠公路、太寶路,已建成的廣深港高鐵客運專線虎門商貿城站距本站點約3 公里。
藍圖:集服裝企業總部辦公、創意設計、貿易展示等于一體的國際時尚中心,虎門產業升級新載體,莞西商貿發展的新名片和珠三角時尚設計新都。
布局:一心———TOD 核心區,城市形象的集中展示區,交通商業等多功能綜合區;兩軸———以功能屬性為識別的東西向的商業、居住功能軸和南北向的文娛、辦公功能軸;五片———中央商業交通綜合區,南部商業辦公區、居住區,西部居住區,北部文娛休閑區。
亮點: 形成立體步行網絡, 建設二層步行道或地下通道;形成跨濱海大道二層步行平臺。適當限制小汽車使用,除交通樞紐外,各類建設項目配建機動車停車位按相關規定的下限執行;鼓勵自行車使用,按照相關規定的上限配建車位。
三水站:活力水城
■位于佛肇城際線中段,遠期高峰客流為每小時11175 人區位: 位于佛山市三水區, 處于廣三高速以北的城鄉接合部,距離三水中心城區4 公里。
藍圖: 佛山市西南板塊新中心,成為輻射珠三角西北的橋頭堡;以商業商務中心和交通樞紐職能為主導,兼容文化娛樂、旅游及城際通勤服務職能的綜合性城市中心區。
布局: 以交通核呈圈層式布局,面向西南涌, 由高強度向低強度建設,凸顯河涌景觀,在軌道站場與西南涌之間架設連續的二層步行商業街,并引進水網營造多個層次的景觀節點,體現活力水城意象。
亮點:鼓勵小社區。鼓勵居住用地采取小規模、街坊式、開放式的建設形態,核心區內的居住用地以商務公寓及小戶型住房為主。
珠海北站:濱海立體城
■是廣珠城軌進入珠海的第一站, 也是首通段的終點站,目前珠海北至廣州南行車時間最快僅48 分鐘
區位: 位于珠海香洲區唐家灣片區高新區科技創新海岸北圍西片, 是唐家灣新城與中山濱海新城的接駁地帶。
藍圖: 珠海高新區的產業服務及提升中心, 珠中濱海綿延帶重要的綜合服務中心,珠江西岸重要的企業總部、展示培訓基地和新型城鎮化模式的示范區。
布局:利用填海區,打造“一軸”,東西向發展軸,以水系、綠化、休閑商業為主要功能,串聯各個公共活動中心;“兩帶”, 分別為南側中珠渠濱水景觀休閑帶、南北向的城軌綠化景觀帶。
亮點:公共空間“網絡化、立體化”。“網絡化”———利用縱橫的水道, 構建濱水公共空間網絡;“立體化”———在軌道站點周邊形成空中、地面、地下三級立體化公共空間,包括過街天橋、綠色屋頂、集散廣場、濱水廣場、地下商業廣場等等。
編輯:dongjing
相關閱讀
城市綠色基礎設施:規劃和實施的戰略方法
2013年,綠色基礎設施歐洲戰略被采用,并明確地涉及到城市空間。在歐盟層面,綠色基礎設施的概念已經根植于歐盟生物多樣性戰略中,因而明確地提到自然保護。在我們的理解中,城市自然保護包括物種和棲息地保護(生物多樣性),【詳細】
健康規劃:英國綠色基礎設施(GI)規劃原則
親近大自然對于居民的身心健康舉足輕重。城鄉規劃的一個重要任務就是塑造與大自然和諧共生的人居環境。在英國,積極應用規劃手段,為城鄉居民提供更多親近自然,享受自然的機會,逐漸成為規劃機構及各類自然保護團體的【詳細】
推進建設彈性城市 解決交通問題要靠規劃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強調要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健全公共安全體系,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這一論斷對我們推進【詳細】
湖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今天,從國家林業局傳來喜訊,祁陽縣創建太白峰國家級森林公園通過評審,這意味著永州將再添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