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富路上“苗為媒”—山西嵐縣東村鎮東陽澗村增收見聞
早就聽說,每當植樹造林季節到來時,來嵐縣東村鎮東陽澗村買樹苗的客戶絡繹不絕,產品供不應求,客戶遍及山南海北,省內省外。
春節臨近,連日來,高長富正忙著大掃除,房子被收拾得干干凈凈。談起自己現在的生活,高長富掩飾不住內心的喜悅:“從2006年開始育苗,試著搞了3畝,想不到,栽樹苗比種地的收入高得多,現在村里戶戶都在種樹苗。”
東陽澗村位于嵐縣縣城西3公里,土地平坦,交通便捷,十分適宜農業生產。可東陽澗人卻過著小農經濟 “種啥吃啥”的苦日子,人均收入多年徘徊不前。
如何在地里“淘金”?如何擺脫貧困,成了歷屆村干部苦苦追尋的答案。
窮則思變。1999年,受省國營苗圃租地育苗的啟發,村里經過多方考察、論證,確定了發展育苗的規劃。油松苗從哪里來?技術從哪里來?育下的苗子又賣給誰?一連串的難題使村民心里充滿了疑慮。
為了讓村民們轉變觀念,接受苗木種植,村里也是頗費苦心,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引導、扶持。優先安排育苗用地,優先在地里打中層井,有效解決了用地和澆水的問題,大大提高了苗木成活率。同時,還從林業部門聘請專家、科技帶頭人給農民傳授育苗知識。就這樣,東陽澗村的“育苗熱”一發不可收拾。
一花獨放不是春,規模效應促多贏。筆者了解,目前該村育苗在5畝以上的有88戶,10畝以上的有40戶,人均育苗超過1畝。得益于近幾年的好行情,村里的許多育苗戶心里都樂開了花,年收入在3萬元以上的農戶比比皆是。
“小苗苗”變成了“大產業”。2011年,全村油松育苗面積達1346畝,育苗總收入350多萬元,僅此一項,可為農民年人均增收3000元。據悉,下一步,村里將不斷擴大育苗規模,擴大市場份額,力爭到2015年建成華北油松育苗第一村。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灌木類苗木該如何應對市場
2018年春季苗木栽植已接近尾聲,今年在灌木類苗木銷售中遇到幾個問題和感受在這和大家分享。【詳細】
苗木產業下一個熱點之生態苗木
生態苗木,顧名思義,就是為生態建設而使用的綠化苗木。現在,因為苗木市場的疲軟,大家都在熱議,走生態苗木之路是否能擺脫目前的困境?什么地方能用到生態苗木?哪些樹種可以做生態苗木?【詳細】
要想做好苗木產銷,不了解市場環境不行
眾所周知,產品的銷售取決于市場的需求,而市場需求的變化又受制于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苗木產品作為一種生態建設的基本材料,最終都是要銷往建設工程的,因此,一些國家政策、政府行為、社會趨向等宏觀因素的變化對其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