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園林城市朝我們走來
專 訪 變化的不僅僅是數字
——訪市園林局局長王建寶
2007年以前,大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只有3平方米,2008年,大同迎來創建省級園林城市高潮,截至2011年年底,大同建成區新增綠化面積1000多萬平方米,人均公共綠地面積達到11.89平方米,遠遠超過省級園林城市的指標。王建寶說:“通過這些數字,我們看到的是大同這幾年在園林綠化方面作出的成績貢獻和全市各單位及園林職工創造的一個又一個奇跡,同時也向世人展示了一個欣欣向榮、朝氣蓬勃的新大同。”
王建寶說,大同其實早在2003年就啟動了省級園林城市的創建工作,2008年要創建成功,但是由于當時基礎差、底子薄,創建工作止步不前,作為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的重要指標,大同人均公共綠地面積當時只有3平方米。他向省相關部門打報告,告知大同的真實情況,要求暫緩創建省級園林城市。
直到2008年,大同才真正迎來創建省級園林城市的機會和高潮。王建寶說,“那真是迎來了大同綠化史上的春天和希望。”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園林局廣大干部職工牢固樹立“愛綠、護綠、盡職盡責”的園林精神,做到了“綠色就是目標、綠地就是崗位、看到就要管護、發現就要解決”的工作作風,讓城市一點點綠了起來。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大同生態環境現已基本形成了以大環境綠化為基礎,以公園、廣場公共綠地為“面”,城市道路綠化為“線”,街頭綠地、單位庭院和住宅小區綠化為“點”,點、線、面相銜接的綠地系統,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物種豐富、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城區與郊區有機結合的城鄉一體化綠化網絡。
數字的變化體現的是城市的變化,城市變綠了變美了,老百姓也將會更加熱愛這座城市。
故 事 城市綠化讓我有了用武之地
從一個公園到187個小公園、從清閑工作到沒有節假日……1992年走上工作崗位的鄭冰,已經在園林部門工作了20個年頭,她說,是大規模城市綠化讓自己有了用武之地,給了她一個舞臺。
學習森林保護、病蟲害防治的鄭冰畢業后被分配到兒童公園生產技術科工作,當時她認為如魚得水,可以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際中。沒想到,剛上班第一天她就傻眼了。“公園挺大,沒幾棵樹。”接下來的工作更讓她心灰意冷,每年市里投入綠化的資金少得可憐。鄭冰說,“我們每天的工作就是撿撿垃圾,修剪樹枝。”
2008年,大同創建省級園林城市,掀起了綠化高潮。拆除違章建筑,規劃街頭小公園,黃金地段種樹植草。得到這一消息,鄭冰由衷地高興。從圖紙設計到技術指導,從施工隊伍的選擇到后期的養護管理,從意見不統一到步調一致……鄭冰和綠化職工放棄了節假日,打亂了作息時間,全身心投入工作,完成了一個個艱難的任務。
在南環路一處街頭小景點施工過程中,為了豐富樹種,準備在這里實驗栽植千頭椿。千頭椿為落葉喬木,樹冠呈圓球形,喜光、耐寒、耐旱,適應性較強,栽植后景觀效果非常理想,但是鄭冰在檢查過程中發現千頭椿生了蟲,這種蛀干害蟲傳播速度快,殺傷力極強,且沒有特別好的治療方法。于是,鄭冰果斷要求施工隊伍將栽植的千頭椿全部拔掉,施工隊負責人覺得有些可惜,打算采用一些補救措施,但鄭冰據理力爭,最終說服了施工隊,確保了其它樹種的成活率。
像這樣的沖突隔三差五就會上演,不僅如此,鄭冰和施工隊一起堅守在工地,和工人一起上下班,她嚴格的要求和認真的工作態度令施工隊佩服。
如今漫步街頭,大約每隔500米就有一個小公園,187個街頭小公園如雨后春筍般讓整座城市活躍了起來,市民實現了出門見綠的夢想。“每每看到市民在家門口的小公園散步、鍛煉、休閑……我就無比的快樂!”鄭冰用小舞臺實現了全民夢想,這讓她感覺十分自豪。
編輯:gloria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