馴化苗木有招:“兩個緯度移一次”
馴化苗木有招:“兩個緯度移一次”——全國2000多個花木村新街人打理
新街苗農有個說法,南樹北移要想提高苗木存活率,要按照緯度“兩個緯度移一次”,對苗木進行一個“馴化”過程。這群馴“木”有招的苗農,將苗木基地建在了全國各地,北京、重慶、昆明……到處都能看到新街的“花木村”,數量達2000多個。
全國建起2000多個“花木村”
近日,新街鎮江南村的董雪慶在重慶璧山建立了500多畝的苗木基地。董雪慶說:“現在新街苗木價格穩定,我在重慶建立"花木村",可以把一些高檔苗木儲存起來。”
在北京,雙圩村的嚴建康也開設了近500畝苗木基地。他說:“現在,我已與北京60%以上的綠化單位合作,他們需要什么苗,都會到我這里來看一看,光這個"花木村",我每年的銷售額在300多萬元。”
而元沙村的田文虎,他在嘉興“花木村”里種植的500多畝名貴樹苗,更讓許多客戶看花了眼,江蘇、安徽、上海等地的不少客戶紛紛上門采購。
據悉,如今,像董雪慶、嚴建康、田文虎等一批新街苗農,至少在全國各地建立起了2000多家“花木村”。通過“花木村”,各地苗木商能在家門口采購到新街花木,而新街苗農也透過這一窗口,把苗木賣到了全國的各個角落。
新街苗農的“生意經”
雙圩村的管家昶在上海浦東、川沙開辟了1200多畝苗木基地,種植著上千個品種的苗木。現在,浦東不少綠化單位都會實地到該“花木村”選購苗木。
苗農去外地建“花木村”,節約運輸成本是不是一部分原因?
在上虞和上海都開辟了幾百畝苗木的嚴張校說,大多數畝商,還是看重新街苗木的品牌,喜歡到新街來訂購。同時,苗農種植的花木可以根據貨單的苗木種類互補,所以他的苗木都是直接運回新街,再進行集中配送。
他說,之所以去外地建“花木村”,相當一部分原因是看重相對便宜的人工費用和租地價格。“打個比方,我在新街雇普通工人,一天約要150元,在上虞只需70元。實際上,苗木技術方面,我只要雇新街的兩個老師傅過去就夠了。”這樣,完全可以彌補運輸成本。
紅楓、雞爪槭、櫻花、西府海棠……嚴張校如數家珍地說出一種種苗木。2005年,他經營的苗木銷量已經破千萬。這位蕭山區十佳花木經紀人認為,新街就像一個“指揮部”,調度各地的“花木村”。
據介紹,現在,70%-80%的新街苗農都在外面租田地經營。近的有蕭山坎山、南陽、河莊、新灣,遠到上海、北京、昆明、江西。
種植銷售“一條龍”
沿江村的管興木、陳國梁、施紅兵合作,在昆明建立5000多畝的“花木村”。他們根據對苗木的了解,再加上當地的氣候特征,在“花木村”里備上了最適宜當地生長的品種。
據介紹,他們承建的昆明市政府行政大樓綠化工程,曾有1000多棵紫薇生長不好,去年他們全部改用在昆明種植的新街紫薇,2個月就返青成活。“不少苗木也有適應期,將它們在"婆家"種一段時間就好了。”
新街苗農總是能最先嗅到商機。除了種植苗木,他們的業務已經拓展到了銷售和使用“一條龍”。如董雪慶,他的新興園藝有限公司,是新街具有國家園林綠化二級資質的四家公司之一。在北京、重慶、宜春、舟山,都有分公司,承接高檔樓盤的園林綠化項目。“不僅是綠化,還要配套整體景觀。項目中,不光會用到自己種植的苗木,缺的種類,還要向其它苗農采購。最主要的,還是減少中間環節,增加利潤。”據悉,目前該公司有正式員工200多人。
在新街,家家戶戶都在種苗木。想要發展的苗農,早已不滿足于銷售一個環節。所以一個個“花木村”,也像一個個新的起點。當然,采訪中,苗農們也表示,“土地承包和銀行貸款,希望有更多的政策支持。”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灌木類苗木該如何應對市場
2018年春季苗木栽植已接近尾聲,今年在灌木類苗木銷售中遇到幾個問題和感受在這和大家分享。【詳細】
苗木產業下一個熱點之生態苗木
生態苗木,顧名思義,就是為生態建設而使用的綠化苗木。現在,因為苗木市場的疲軟,大家都在熱議,走生態苗木之路是否能擺脫目前的困境?什么地方能用到生態苗木?哪些樹種可以做生態苗木?【詳細】
要想做好苗木產銷,不了解市場環境不行
眾所周知,產品的銷售取決于市場的需求,而市場需求的變化又受制于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苗木產品作為一種生態建設的基本材料,最終都是要銷往建設工程的,因此,一些國家政策、政府行為、社會趨向等宏觀因素的變化對其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