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萬株苗木培育8年遭遇賣難續:兩企業表示有采購意向
昨日,本報熱線版報道了三門亭旁鎮村民種了40萬株苗木,卻因種種主客觀因素難找銷路的事情。文章一經刊出,便引起眾多市民的關注,其中兩位讀者致電本報熱線,表示有意向采購,希望能了解樹木的詳細情況。
昨日一大早,一位姓洪的先生在電話里說,他是臺州民豪房地產公司的,之前公司投標中的一個政府規劃項目,面積有120多畝,現在正需要綠化植物,樹徑最好能在10厘米以上,再大的更好。
另一位姓蔡的讀者,雖不愿透露個人信息,但希望能詳細了解苗木的品種和具體樹形。記者把苗農蔣玲兵、馬加兆和三門林特局紀委書記邢勇的聯系電話都告訴了這兩位讀者。下午,馬加兆打來電話說,他已經和洪先生約好,過幾天對方就會和同事一塊到他苗圃里看看。
昨天,記者還咨詢了一位景觀設計方面的專業人士,他說,浙江地區對紅花木蓮和峨眉含笑這兩個樹種普遍不大了解,也沒有習慣用它們綠化環境。但就兩種樹木本身的形態和習性來說,社區、小區都比較適合栽種。
趁著這個機會,我想再幫他們呼吁一下,如果有負責綠化規劃的人士有意向采購,請撥打本報熱線88894000。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灌木類苗木該如何應對市場
2018年春季苗木栽植已接近尾聲,今年在灌木類苗木銷售中遇到幾個問題和感受在這和大家分享。【詳細】
苗木產業下一個熱點之生態苗木
生態苗木,顧名思義,就是為生態建設而使用的綠化苗木。現在,因為苗木市場的疲軟,大家都在熱議,走生態苗木之路是否能擺脫目前的困境?什么地方能用到生態苗木?哪些樹種可以做生態苗木?【詳細】
要想做好苗木產銷,不了解市場環境不行
眾所周知,產品的銷售取決于市場的需求,而市場需求的變化又受制于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苗木產品作為一種生態建設的基本材料,最終都是要銷往建設工程的,因此,一些國家政策、政府行為、社會趨向等宏觀因素的變化對其影【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