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項由天津港環衛管理中心等單位展開的關于《天津濱海地區野生植物調查評價與綠化應用》的調查顯示,有47種野生植物可推薦開發應用于天津綠化。
這47種野生植物是調查組根據野外調查情況,結合部分植物的小區種植試驗,考察植物在評價特征值中的綜合表現初步篩選出來的。包括檉柳、白刺、尖葉胡枝子、酸棗共4種灌木類品種,鹽地堿蓬、地膚、鹽角草、狗尾草、虎尾草、馬唐、裂葉牽牛等27種一二年生草本以及馬藺、香蒲、結縷草、射干、羅布麻、牛筋草、華北景天等15種多年生草本。其中檉柳、鹽地堿蓬、馬藺等幾種植物已經用于天津濱海地區綠化中。
據了解,天津港環保衛生管理中心高級工程師劉立民等人從選擇適宜天津濱海地區綠化應用的植物出發,著眼于區域未來生態建設環境,調查了天津濱海地區最具代表性的天津港及周邊區域,自2004年以來,開展了多次野生植物實地調查工作,所調查的野生植物主要是能夠長期在野外、廢棄地等非人工干預區域自然生存的植物。調查范圍南至塘沽驢駒河,北到北塘河口,包括天津港港區、大沽口炮臺區域、新港區域等大部分的自然植被區、鐵路沿線荒蕪地等,采集了部分植物標本及種子,共記錄野生植物32科86種。
調查發現,天津濱海地區是草本植物占絕對優勢的自然植被類型,物種較為貧乏,同時具有明顯的區域特征。各種植物耐鹽程度和耐干旱、耐貧瘠以及生長期等表現有很大不同,綠化應用價值存在差距。根據植物的自然繁殖力、人工繁殖力、生長勢、綠色期、耐鹽性、耐旱性、耐修剪性、耐瘠薄性、抗病蟲害能力、景觀效果共10個特征進行評價,最終篩選出47種野生植物作為本地綠化推薦植物。
為了使篩選的野生植物發揮其綠化應用價值,調查組結合綠化工程建設進行了實踐應用。在天津港南疆閘東路綠化工程中選用馬藺作為地被植物沿路邊種植,并配置紫穗槐、大花秋葵兩種較耐鹽堿的植物作背景;在天津港北疆鐵路區域綠化中,綜合考慮生長勢、耐旱性、高度等指標,選擇牛筋草、結縷草等符合成坪要求的野草,對其他植物進行人工干預去雜;在天津港灘涂濕地中,將鹽地堿蓬、蘆葦、檉柳等野生植物作為綠化的主要植物應用。實踐證明,這些野生植物均表現出良好的種植效果。
鹽地堿蓬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22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