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著綠樹鮮花,唱歌跳舞,休閑聊天,多爽快啊!”今日,慕名來到湖南省瀏陽市荷花街道唐洲社區,但見玉蘭競翠,牡丹爭芳,滿目蔥蘢。居民劉靜指著社區新植的458棵綠樹高興地說,過去這里光頭禿地,垃圾亂倒,自從居民們栽上花草樹木后,不再蚊蠅滿天、臭氣撲鼻了,簡直成了人間仙境。
如今在瀏陽,像荷花街道這樣由社區組織、居民栽植的“居民林”隨處可見,僅淮川、集里、關口、荷花等4個街道的社區居民今年以來就新植樟樹、梧桐、桂花等“居民林”1238棵,成為造林綠化的一道獨特亮麗風景。
造林綠化依靠全民植樹
“綠化從居民林開始!”瀏陽市林業局負責人指著該市《全民綠化三年行動方案》說,社區院邊、河邊、路邊、溝邊等“四邊”地域廣闊,既是綠化的主戰場,又是長期來“上面管不到、下面管不著”的綠化“死角”。只有充分發揮社區居民“四邊”綠化的主力軍優勢,才能實現瀏陽全民綠化3年植樹900萬棵的宏偉目標。
一場“齊心攻難關、廣植居民林”的全民義務植樹活動,在百里瀏陽河畔火熱開展。
“種植居民林一刻也不能耽誤了!如今從平房搬進了樓房,居住條件好了,可再也沒有以前鄰居們圍坐樹下熱鬧聊天的場景。”荷花街道楊家社區種植居民林議事會上,59歲的張文玲第一個站出來表示堅決支持。
她說,自家老房子周圍都是綠樹,每到夏夜乘涼時,鄰居們就聚在樹下,吃吃鹽旱茶,聊聊天。“有了居民林這個聚人平臺,日子才有滋味。”
說干就干,次日社區庭院里,大伯老嬸挖坑澆水,一派繁忙,68棵翠樟拔地而起。
科學規劃保障有序發展
“社區點多面廣,零星分散,自然條件不同,居民林植什么樹種,種多少棵,如何與生態環境和諧協調,必須聽民意,集民智,有序推進,不能一刀切,更不能一哄而上。”瀏陽市林業局的要求,引發社區居民的理性思考。
“我覺得居民林要科學規劃,循序漸進。”瀏陽市關口街道辦事處丁家社區討論會上,居民劉漢勇認為,“居民林要服從街道綠化總體規劃,與周邊自然環境和諧協調,不能脫離實際片面求新,遠遠背離自然環境所能承受的程度,就失去了居民林建設的意義。”
社區居民周春望列舉過去重植輕管導致“年年植樹不見樹”的沉痛教訓后說:“種植居民林這個創意,最主要的是體現居民參與,只有居民們真正身體力行,才能種樹后繼續保持愛綠護綠的長遠積極性,因為居民林的后期管護更重要。”
周春望的建議立即贏得大家的熱烈掌聲,會議當即制定了“分片包干、責任到人”的12條管護規定。
“我希望居民林里有一片水果林。” 11歲的小姍姍花兩個晚上畫了一幅五顏六色的百果鬧春圖,托她媽媽劉靜提交社區會議。畫面綠樹流翠,金果飄香,人歡鳥歌,立即引來滿堂贊美笑聲。
畫面雖然天真幼稚,但展示了一名小市民對綠色生態的美好憧憬,對和諧社區的深情企盼!劉靜笑著說,孩子之前就對居民林動了心,她在小區玩耍后就回家畫過一幅畫。紙上滿是水果樹,綠蔭下很多小朋友笑得好開心。
民意如金。社區海納百川,從善如流,科學制定了居民林的規劃,明確了樹種選擇和種植布局結構。
居民造林明確權利義務
“居民林涉及千家萬戶參與栽種和長期管護,需要付出真情愛心和大量勞動,給予植樹者冠名權,明確養護義務,有利于強化種養責任意識。”瀏陽市淮川街道聯城社區主任李明介紹。
居民林認養人的權利是:一是為樹木冠名。居民種下的樹,上面可以寫自己名字,也可以由他們自由命名。二是在樹木的標志牌上注明養護人姓名及祝福語、編號、樹名,永久保存。自己植的樹,自己養,自己愛護。三是參與栽種養護的人,可以養護人的身份隨時探望所養護的樹木,為樹木施肥澆水等。
認養人的義務是:支付樹苗采購費或免費提供樹苗;真情照料所認養的樹木,確保其茁壯成長;善待所養樹木周圍的花草樹木。
種植程序是:由社區統一購置樹苗,標明樹種名稱和栽種區域;參與者提出養護申請,辦理相關手續。
“大家很支持,很熱情,還提供了不少建議呢。” 聯城社區社區工作人員陳劍指著正前來詢問種樹事項的男青年笑著說。志愿者花了幾天時間,將濟川河兩岸所有垃圾、雜草及參差不齊的灌木叢全部鏟除,新植了382棵樹。
“種植居民林還改變了亂扔垃圾的不良習慣,市容市貌煥然一新。”聯城社區黨總支書記曾淑珍滿臉含笑地說。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22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