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衛工們的勞動強度本來就很大,過去還曾有環衛工為搶撿路面垃圾遭遇車禍的案例。”今天上午,市民唐先生呼吁有關部門能否考慮將行道樹換成常青樹種,既可改善環境,又可減輕環衛工勞動強度,增加一份安全。下午,記者帶著唐先生的建議,致電武漢園林局樹木生態中心主任、高級工程師丁昭全。他向記者透露,目前武漢也正在進行該項目的研究,爭取早日讓落葉“變廢為寶”。
昨日一場降雪,讓武漢街頭上的行道樹紛紛“換裝”。冬雨打落樹葉,讓城市多了一道景致,卻忙壞了環衛工人。環衛工們辛苦清掃落葉的景象,讓家住武昌區的唐先生心有戚戚,在對“城市美容師”表達敬意的同時,他建議,能否將行道樹全部換成不掉葉子的常青樹種,以此減輕環衛工們的作業負擔。
昨日上午,唐先生途經武昌民主路時看到,幾名環衛工正在用大掃帚,將路面上的梧桐葉掃成堆。由于路段兩側樹木粗壯茂盛,掉下的落葉特多,即使幾個人不間斷地作業,還是難以將路面上葉子完全清掃干凈。“尤其是剛下完雨,葉子浸水緊貼地面,非常難掃。”唐先生仔細觀察發現,為刮掉這樣的樹葉,環衛工們不得不在同一地方反復刮掃七、八次,才能把這樣的葉子“鏟”起來。
丁昭全介紹說,目前武漢路面栽種的主要是法國梧桐,該樹種具有樹冠大、壽命長、生長周期短等優勢。而常綠樹種如樟樹的生長,需要微酸性土壤,但武漢尤其是漢口的土壤偏堿性,樟樹栽種后容易“黃化”,根系慢慢死亡。而女貞、廣葉蘭和桂花等常綠樹種,卻由于冠幅度小,遮陰效果不好,不宜用作行道樹。
“目前還沒有哪個樹種,能完全替代法桐作為行道樹的地位。”丁昭全告訴記者,省市農林專家正在對法桐進行改進,克服其春季掉毛絮的缺陷。
其實,樹葉掉落,并非完全是壞事。目前目前濟南、天津、寧波已經開始試點落葉回收,將枯枝敗葉集中收集,利用化學手段加速發酵,制成高檔肥料,或作為發電燃料。但在武漢,落葉多被當做垃圾填埋掉。
|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22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