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綠化是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還原組織。當城市環境受到外來干擾和破壞時,城市生態系統具有復原的能力,從而改善和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環境質量。這個能力主要來源于城市綠化。
昨日,《佛山日報》以《犧牲綠化治“堵”病,值嗎?》為題報道,為禪城治堵獻策,有市民建議鏟除燎原路、市東路的綠化帶,拓寬機動車道。對此“舍綠求寬”之策,各方反應贊彈不一。
表面上看,雖然各方贊少彈多,似乎都很重視城市綠化。然而,這依然掩蓋不了一個事實:在令人糾結的城市擁堵面前,犧牲綠化的“止痛”之法,還是令不少人心動了盡管其中或許有那么一點飲鴆止渴的苦澀心理。
此次,對于犧牲綠化治堵的建議,有關部門的回應是,近期暫無改造計劃。這固然令人欣慰,但是,誰又能保證,如果擁堵之痛加劇,“暫無計劃”是否會演變成為“將有計劃”?本不該如此妄加揣測,只是,君不見,這些年來伴隨著城市道路的拓寬、改造等合理工程,有多少公共綠化被悄悄“犧牲”了?
僅以當前城市“停車難”為例。為了解決“停車難”的燃眉之急,禪城區去年曾提出的停車場建設規劃,其中有8塊土地就是綠地。再看看,我們身邊又有多少小區的公共綠地被改造成為了停車場?
前后兩者,一為政府公共決策,一則為小區居民集體意志決議。可見,所謂對“犧牲綠化治堵”贊少彈多,并不能讓人徹底放心。因為,城市里“犧牲綠化”的行為早已有之,并且,還可能為了種種“合理”理由被繼續。
究其根源在于,有些人其實未必真正從心里重視、尊重城市綠化,或者說,仍未能真正全面認清綠化對于城市生活的本質意義。
從學理上說,城市綠化是城市生態系統中的還原組織。當城市環境受到外來干擾和破壞時,城市生態系統具有復原的能力,從而改善和保障城市居民生活環境質量。這個能力主要來源于城市綠化。這也是近年來國內建設環境友好城市的呼聲越來越高的一個重要原因。
佛山“十二五”規劃同樣提出,要建設環境友好、綠色和諧的低碳城市;不久前的佛山市第十一次黨代會也提出,要建設美麗幸福家園,讓佛山更有魅力,更加健康。這些關于城市發展的指導理念都不難理解,也無需贅論。
毋庸置疑,城市要轉型發展,輕言犧牲綠化,不僅不合發展之道,也不是宜居之福。畢竟,誰不希望自己的城市更加美好,更加宜居?誰又愿意居住在一座徒具技術現代化特色的“石屎森林”中?
然而,就當前現狀而言,不管是環境友好型城市理念還是城市發展規劃,其美好初衷的實現,仍有賴于城市中關愛環境的社會風尚和文化氛圍的真正形成和不斷壯大;也需要城市管理能真正做到以環境友好的文化和生態文明為主導,在事關城市綠化時深思慎行。
套用時下的一句網絡歌詞:綠化不是你想買,想買就能買。為幸福計,還請不要再輕言犧牲綠化。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22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