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苗奇缺 菏澤牡丹“大年”花農難掙“大錢”
花農趙文建說,這一車南下廣州催花的牡丹,一半返購于洛陽。
菏澤牡丹今秋旺銷導致初冬成品苗缺貨,受其影響,有關專家預期,廣州春節市場上的牡丹花價格也將大幅提升,即使參照去年每朵花10元的市場價,菏澤催花牡丹也將有50%的利潤空間。
一邊是可以預期的催花牡丹高身價,另一邊則是嚴重缺貨的牡丹成品苗。眼看著好商機卻無力去掙錢,不少花農疑惑:“價格暴跌,花農是主要受害者,而眼下價格暴漲,花農咋仍然難受益?”
一株催花至少有50%的利潤 南下菏澤花農掙錢幾率大增
又到牡丹南下催花時。23日傍晚,曹州牡丹園西大門前空地上擺滿了成捆的牡丹株苗,一輛準備南下運輸催花牡丹的大貨車停放在這里,七八名花農正忙著裝車。這里,每年都是菏澤牡丹裝車南下催花的起點。
“這部分是大胡紅,注意分開裝。”牡丹區牡丹辦事處花農趙文建指揮裝車,今年47歲的他,既是花農又是花商,自1989年開始從事牡丹南下催花和銷售,至今已有22年的經驗。他告訴記者,這一車牡丹約9000株,包括大胡紅、烏龍捧盛等8個品種。這批牡丹株苗運抵廣東后,經過50余天的生長和催花,即可亮相廣州的春節市場。而廣州春節市場上約95%以上的牡丹來自菏澤。
催花牡丹是否能延續今秋牡丹的高身價?中國牡丹芍藥協會常務理事趙孝知分析,廣州市場上的牡丹價格預計會大幅提升,花農掙錢的幾率也將相應增加。
他的觀點得到不少當地專業人士的贊同。
趙文建以最受廣州市民的牡丹品種大胡紅為例,向記者算了一筆賬。他說,這車大胡紅牡丹的收購價平均達到了38元/株,其中從洛陽購來的苗木達到了40元/株。比去年整整翻了一番,同時受油價上漲影響,每株牡丹的運費上漲到1.5元,到廣州后,土地租金每株合計十幾元,花盆十幾元,再計算上人力及日常花銷,成本合計65元/株左右。
從事牡丹催花22年的趙文建說,“每株牡丹平均13個枝,花開約13朵,即使按照去年每朵花10元的市場價,催花牡丹也將有50%的利潤空間。”
商機來臨,花農卻準備不足 初冬菏澤牡丹成品苗嚴重缺貨
據記者走訪當地花農花商發現,受成品苗缺貨、株苗及運輸成本增加的影響,今冬菏澤南下催花的牡丹大幅減少。
趙文建說,南下廣州的花農11月20日開始啟程,三四天陸續走了10車,盡管南下深圳的還沒有出發,但據統計,今年南下催花的牡丹只有12萬株左右,較去年減少三分之一。“現在的情況是貨源緊缺,有錢也買不到成品牡丹。”
26日上午,10月初記者曾采訪過的花農許天松正準備外出打零工。他稱自己已有20多天未曾進過牡丹田了。“牡丹成品苗秋天全賣光了,現在地里生長的是株齡僅兩年的幼苗牡丹。”
經歷了連續三年“虧本賣牡丹”的境況后,菏澤牡丹今秋重現高身價。普通牡丹品種從去年10元/株,漲到了20元,略微名貴的品種從一二十元,漲到了二三十元,而論枝賣的名貴品種漲幅更大,達到了三四十元。價格創出了十年來的最高,許天松家中今年售出1.5畝牡丹,拋去成本,還有三萬元的收益。
說起這些,50歲的許天松流露出的不是喜悅,而是遺憾:“要是當年不棄種而是多栽植牡丹,今年的收益將不只這些了。”他說,四五年前,家中田地里全是牡丹田,但經歷了連續多年的虧本賣牡丹后,他和當地不少花農一樣,拋苗棄種牡丹,其家中原本六七畝的牡丹田,現在僅剩2畝地。
“商機來臨,準備不足啊”許天松說,面對今秋牡丹好行情,不僅售空了四五年株齡的成品牡丹苗,就連株齡僅三年的牡丹苗也被他挖出賣了。
花商不得已返購洛陽牡丹補缺 南下催花數量仍較去年銳減
“2009年為二十五六萬株,去年是十七八萬株,今年仍在大幅減少,從目前掌握的情況看,今年在12萬株左右。”趙孝知告訴記者,近年來,菏澤南下催花的牡丹數量在逐漸遞減,今年尤其明顯。
“今年只有12萬株左右,比去年減少三分之一。”趙孝知說,經歷了連續三年“虧本賣牡丹”的境況后,菏澤牡丹今秋呈現出了旺銷局面,僅洛陽客商的需求量,就達到了100萬株以上,這不僅使得牡丹今秋重現高身價,而且使得菏澤牡丹成品苗缺貨。
因此,今冬市場出現了催花牡丹“一株難求”的局面,普通品種牡丹從去年一二十元/株,漲到了三四十元,部分五年生、十余個枝的成品苗,甚至漲到了50元,身價較去年翻了一番。
盡管身價高,菏澤用于南下和本地催花的牡丹成品苗仍然缺貨,菏澤花商不得已返購洛陽牡丹補缺。菏澤市國花牡丹研究所副所長盧勝杰告訴記者,當地市場上,從洛陽購得的成品牡丹達五六萬株,盡管如此,仍不能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今冬菏澤南下催花的牡丹大幅減少。
大貨車駕駛員劉立軍也向記者證實,他所在的菏澤交通集團第一運輸公司以往受雇南下運送催花牡丹的車有十四五輛,今年還不足10輛。
牡丹“大年”,不少花農難見高收益 專家稱花農“種漲不種跌”困局待轉
一邊是可以預期的催花牡丹高身價,另一邊則是嚴重缺貨的牡丹成品苗。眼看著好商機卻掙不了錢,不少同許天松一樣的花農疑惑:“價格暴跌,花農是主要受害者,而眼下價格暴漲,花農咋仍然難受益?”
對此,趙孝知解釋說,同國內大蒜大蔥一樣,菏澤牡丹也沒有走出“貴賤循環”的怪圈,花農也未改變“種漲不種跌”的困局。
據其介紹,今年牡丹種苗年銷售量約為300萬株,盡管菏澤仍是全國最大的種苗輸出基地,但總銷量較往年有所減少。“約占國內市場80%以上,占國內出口種苗90%以上,占國際市場30%份額。”他說,這300萬牡丹苗木中,出口約150萬株,用于國內銷售的牡丹130余萬株,眼下用于南下及本地反季節催花的牡丹只有不到20萬株,而當前新出現的國內市場“供小于求”的格局,牡丹價格也就較去年有了大幅增長。
趙孝知說,盡管牡丹今天有了高身價,但由于花農種植牡丹數量的減少,其收益也就無法實現較大的增加。
他說,牡丹苗木種植一般為四五年,四年前,作為高級農藝師的他就曾指導當地花農增加種植數量,但不少花農不為所動,拋苗棄種,而目前,隨著牡丹價格的暴漲,花農今年又開始大批量嫁接栽種牡丹,這很有可能造成下一次供求失衡。
“花農‘種漲不種跌’的思想若不轉變,困局仍難解。”趙孝知說。
記者調查: 三十年市場化 “貴賤循環”依舊
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中后期,人們對花卉的需求量越來越大,尤其是在廣州的春節花市上,牡丹一度出現供不應求的局面,且售價很高。
受市場影響和當地政府引導,以菏澤市趙樓村為中心的周圍幾十個村莊的農民,在自家責任田里大量種植牡丹,使菏澤牡丹的栽培面積迅速擴大,適合催花的植株數量迅速增加。下廣催花自然成為花農們發家致富的首選之路。
1980年至1990年,到廣州催花的個體花農人數逐年增多,催花技術逐漸被花農掌握、發展和提高。1990年至2000年,特別是1995年以后,每年下廣催花的植株數量都在30萬株以上,花農人數達1000余人。
“上世紀九十年代中國后期的廣州春節花市,一枝牡丹售價高達五六十元,仍然供不應求。”趙孝知說。
2001年前后,牡丹種苗的效益達到最高。“當時,烏龍捧盛等普通品種價格為30余元一株,100元3株,一些比較好的品種,如大胡紅、紫二喬等都賣到50多元一株。”
自2004年起,牡丹苗木市場價格大跌。原本30元的烏龍捧盛牡丹,價格降至五六元,而其成本達到六七元錢。
“搞品種牡丹的是微利,搞普通苗木牡丹的是保本,而外行則出現虧本,這種情況在2007年曾略有改觀,牡丹出現低幅度上漲外,隨后幾年價格再度走低,導致近三年來出現了花農虧本賣牡丹的局面。”趙孝知介紹。
趙孝知說,短期來看,牡丹目前的高身價還會保持二三年時間,市場上牡丹株苗緊缺也將保持二三年,但花農明年不應盲目擴大種植面積,應理性看待價格上漲。
編輯:wenweihua
相關閱讀
長白山高山牡丹園即將開園迎客
受冷空氣影響,今年長白山高山牡丹花的盛開期延遲了一周左右。【詳細】
天津:8000株牡丹“水上”盛放
天氣轉暖,水上公園牡丹園內的牡丹花悄然開放,爭奇斗艷,吸引了不少游客前來賞花。【詳細】
河南:牡丹花開爭艷 洛陽牡丹園進入盛花期
洛陽市區各牡丹觀賞園整體進入盛花期;市郊各牡丹觀賞園早開品種陸續進入盛花期,中開品種漸次開放。【詳細】
武漢東湖牡丹花會3月18日開幕
東湖牡丹園已舉辦十二屆牡丹花會,2017年3月18日,第十三屆東湖牡丹花會將拉開帷幕。東湖牡丹園從2017年開始納入東湖旅游年票范疇,持東湖年票的游客可以多次游玩東湖牡丹園。【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