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度云南省科學技術獎評審結果日前揭曉,“云南特色杜鵑花種質資源利用及產業化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獲2011年度云南省科技進步獎一等獎,其他三個花卉項目獲三等獎。
云南是杜鵑花資源大省,全省約有杜鵑花320種,分別占全國和世界總數的56%和31%。然而,杜鵑花的繁殖、生產還存在諸多技術難題。為此,由中國科學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張長芹主持的“云南特色杜鵑花種質資源利用及產業化關鍵技術與應用”項目研究,通過近20年的系統研發,在云南特色杜鵑花種質資源收集保存、綜合評價、挖掘優異種質和遺傳資源、構建高效育種及配套標準化生產技術體系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他們收集并馴化栽培馬纓花、長蕊杜鵑、露珠杜鵑、大白花杜鵑等杜鵑花屬種質資源246種(品種),包括中國原產杜鵑花種類40%以上、云南杜鵑花60%以上,建立了完善的種質評價技術體系,篩選優異種質169份和關鍵育種親本46份,為杜鵑花育種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培育出的‘紅暈’、‘雪美人’、‘金躑躅’、‘紫艷’、‘嬌艷’和‘喜臨門’6個杜鵑花新品種是我國首批擁有自主產權的杜鵑花新品種。項目組發明的杜鵑花漂浮育苗技術,有效解決了微粒種子的均勻播種難題,從根本上避免了苗期土傳病害的發生,減輕了不良環境對幼苗的影響。
張長芹說,我們創立的杜鵑花促成栽培技術使馬纓花的開花時間縮短到4年,杜鵑花新品種的開花時間由原來的4至5年縮短到2至3年。采用精準施肥、套盆埋地和杜鵑花大田栽培技術,使杜鵑花抽梢率由原來的每年抽梢一次提高到3次。
獲得2011年度云南省科技進步獎三等獎的三個花卉項目分別是由云南錦苑花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國家地方聯合(花卉)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農業科學院花卉研究所完成的“云南主栽鮮切花新品種選育及高效生產技術集成應用”項目;云南農業大學教授李枝林、何月秋等人完成的“云南野生蘭花遺傳資源研究與應用”項目和由元江縣臧健花卉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臧健、谷海龍等人完成的“彩色馬蹄蓮優質種球周年繁育關鍵技術研究”。
|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22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