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最牛官員語錄榜”上,又添新例。據《陜西日報》報道,近日,陜西定邊縣群眾反映,該縣森林公園大量樹木枯死。經調查,該公園園區(qū)道路綠化死亡率估計已過半,部分地方綠化死亡率達90%,惹來群眾不滿。而定邊縣林業(yè)局長在回應此事時,稱“老百姓是吃飽了撐的”,并直言“老百姓就是事多,好多就是纏訪、鬧訪”。
大量樹木枯死,群眾將此情況向上反映,實乃正常之事,亦可看作為城市建設進言獻策??稍谶@位林業(yè)局長眼里,群眾反映情況是“吃飽了撐的”,記者采訪是多管閑事。以近乎羞辱的言辭與姿態(tài),回應社會關切,點染出時下一些官員的官僚做派和衙門作風。這足以說明,民有所呼,官不能僅僅止于“有所應”,更為重要的是回應的質量。然而,揆諸現實,官民之間的“兩步走”,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老百姓吃飽了撐的”,無疑是權力角色錯位的癲狂之語。作為一個常識,權為民所賦,民眾監(jiān)督權力,自然天經地義。這種權力生發(fā)關系,決定了掌權者,不過是民眾利益的“守夜人”。這意味著,在行使權力的過程中,官應“以民為主”,而非“為民做主”。顯然,“官為民做主”,是專制社會的一種頗具幻覺的民本思維。但其實質是一種馭民之術,蓋因為,這里的“民”并非“官”的主人,而是權力統治的工具。“為民做主”的潛臺詞,是期望百姓做個聽話的順民,從而使權力長盛不衰。
用這種民本思維觀照林業(yè)局長的話,潛臺詞大致是:老百姓有了飽飯吃,是地方官員作為的結果,這是官對民的一種“恩賜”。老百姓吃飽了飯,最應該做的是感恩戴德,而非越位“以下犯上”,對權力指指點點,否則便是“刁民”。事實上,對于現實中存在的“端起碗來吃肉,放下筷子罵娘”現象,一些官員往往將此視為老百姓“不知好歹”、“忘本”的表現,這顯然是官僚意識發(fā)作的病態(tài)呈現。
當然,所謂的“百姓吃飽了撐的”,不過是官員規(guī)避監(jiān)督、開脫權責的遁詞。據說,這個被稱為“全國罕見的沙地森林公園”,是當地政府投入7000多萬元傾力打造的重點工程,由林業(yè)局監(jiān)管。然而,如此“大手筆”的綠化工程,卻落得個樹木枯死大半,進而導致公帑“打水漂”的尷尬境地。對于新栽樹苗之死,作為監(jiān)管者的林業(yè)局,顯然具有不可推脫的責任。而今,面對監(jiān)督,東拉西扯,大放厥詞,莫非其中有不可告人的貓膩?
群眾反映情況,說到底與是否“吃飽了撐著”毫無關聯,而是作為權力監(jiān)督者的天然職責;進而言之,老百姓愛管“官事”,實則源于權力不作為、亂作為。一定意義上,老百姓愛管“官事”,一方面是時代的一種進步,彰顯了民眾權利意識的覺醒。其中的積極意義,誠如反腐學者李永忠所言:“權利必須制衡權力,權力才能真正服從權利;權力必須回歸權利,權力才會真正屬于權利。”另一方面,百姓愛管“官事”,盡管給官員帶來了壓力,但從終極意義而言,其實也是權力之幸。因為,當權力成為官員的一種負擔時,權力“就會穩(wěn)如泰山,而當權力變成一種樂趣時,那么一切也就完了”。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22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