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馬蘭圩要建占地700畝的濕地公園
馬蘭圩濕地,一個聽起來有些陌生的地名。實際上,這是離南昌市區居民最近的一塊濕地。它地處紅谷灘與新建縣城交界處,堪稱繁華都市中的世外桃源,可觀白鶴飛翔,可聽蟲兒呢喃。10月15日、16日,記者深入濕地,感受這里的鄉野氣息,探訪還在這里守望的最后5戶養魚者。
都市中鮮為人知的濕地
馬蘭圩面積達千余畝,真正進入大眾視野,源于最近新建縣要將其中700畝建成濕地公園,使新建縣城真正融入南昌市區。
然而,馬蘭圩濕地究竟地處何方,是啥模樣,許多市民也是“蒙在鼓里”。記者從南昌經開區乘坐211路公交車前往,在新建縣禮步湖站下車,步行10余分鐘,來到禮步村。附近一名30多歲村民也不知該濕地,只是告訴記者,村旁有塊很大的空地。實際上,村民所指的空地就是馬蘭圩濕地。
濕地與優美的禮步湖只隔一條公路,緊挨新建烏石橋。放眼望去,濕地雜草叢生,一口口魚塘在太陽的照射下泛著白光,頗為壯觀。
記者沿著一條土路進入其間,一陣泥土的芬芳撲面而來。土路邊,不知名的野草足足有一人多高;魚塘邊,根根魚竿伸向水面;小樹上,小鳥撲騰著翅膀飛來飛去;草地里,蟲兒跳來跳去不停地呢喃,像在合奏一曲優美的樂章。好一幅美麗的田園風光!置身其間,讓人一下子就忘了都市的喧囂,讓人陶醉不已。不禁感嘆,都市邊也有這樣一塊世外桃源。
村民說,原來馬蘭圩長年不干,有草有田螺有蟲子,因此吸引了各種鳥類來此安家落戶。馬蘭圩有著700畝天然濕地,養育了大量鳥類、爬行類動物,在現有城市中也是罕見的生態系統。由于馬蘭圩地形復雜,圩內又有眾多大小湖泊,加上多年來政府實施保護措施,因此馬蘭圩一直未受到污染和破壞。馬蘭圩濕地公園的建成,必將留住更多鳥類,同時也為動植物的繁衍生息提供樂園。
5戶養魚戶成濕地最后的守望者
禮步村村民說,上世紀八十年代前,此塊濕地種水稻,但因地勢低洼,一遇大雨浸泡,收成極少。后來,村民將地挖成魚塘,租給外地人養魚,效果不錯。去年以前,有60多戶養魚戶在此養魚謀生,養魚面積達600多畝,主要銷往附近地區。
濕地魚塘旁,一間間低矮的紅磚瓦房非常顯眼。這些瓦房是養魚人的住處。記者走進養魚人老丁的家,其住處面積很小,中間是正堂,兩邊是房間,房內的墻壁已脫落,也不見像樣的家具。中午時分,一家人正在吃飯,吃飯的桌子很破舊,菜也簡單,老丁的孫女吃得津津有味。老丁的妻子說,他們是紅角洲的村民,18年前,就到該濕地租塘養魚,租了12畝魚塘,“投入很大,沒賺到啥錢!”
雖然這是都市中的世外桃源,但少有人光顧。數十年來,踏入這塊土地的除了養魚人之外,主要有兩種人:魚販和垂釣者。以往,來垂釣者較多,最近一年來明顯少了。一問,原來有60多戶外地人在此養魚,最近陸陸續續走了,只剩下5戶養魚戶。走到濕地深處,成排的瓦房已上鎖,門口的壓水井已生銹,大部分水塘不見魚兒蹦跳。
養魚戶冷杏水是南昌縣蘭新鄉人,在這養魚快13年。在他看來,養魚比種田強得多。他租了12畝魚塘,租金加上排澇費用在7000元左右。正常情況下,每年能賺兩三萬元。“不過投資很大,一年得投資8萬至10萬元。”
去年,禮步村接到縣里計劃將馬蘭圩濕地建成公園的消息后,便動員養魚戶搬走。冷杏水的瓦房100余平方米,補了1.5萬元。“估計年底就要搬走了,真有點舍不得走。”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航拍廣州最大的濕地公園——南沙濕地公園
南沙濕地公園位于廣州市最南端,地處珠江出海口西岸的南沙區萬頃沙鎮十八涌與十九涌之間,總面積約10000畝,是廣州市最大的濕地公園,是候鳥遷徙的重要停息地之一,也是夏季觀賞荷花荷葉的好去處。【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