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西部苗木業發展機會挑戰并存
強勁的苗木需求與劇增的苗木數量是否能勾畫一幅完美的“綠化藍圖”呢?很多行業人士對此仍表示擔憂。四川省花卉協會苗木流通分會秘書長朱廷樸告訴記者,苗木產業結構不合理是當前苗圃發展面臨的最大挑戰,今年四川綠化苗木種植面積估計在90萬畝到100萬畝,然而這些苗木大部分都在苗農手上,標準化程度低,遠遠達不到市場要求。而且各品種的商品規格較散亂,有些品種規格很單一。“例如溫江地區種植的桂花的分枝點大多在1米至2米之間,冠幅大小不等,雖然產區總面積很大,但是要找到一定批量的同一品種和規格的商品苗木卻很難。一些落后的種植方式已延續多年,很多都無法再去調整。”朱廷樸說。
在云南,苗木產業由于起步晚,苗圃產地分散,可出圃苗木少,加上地租、人工費、運輸費上漲,本地綠化苗木供應以從外調運為主,在昆明很多幾畝或幾十畝的苗場作為銷售窗口或中轉站,成熟的苗木市場供求體系還遠遠沒有建成。隨著苗木需求量激增,矛盾將進一步突出。
朱廷樸表示,用前瞻性的目光分析未來綠化市場,逐步制定各綠化苗木品種行之有效的商品標準和生產標準,以需求定生產,建立標準化的苗木生產體系,苗木生產才能把握住工程綠化市場的節奏,達到產業現代化升級的目的。
西北:品種適生是關鍵
有人曾夸張地說,西北有的地區種一棵樹比生一個孩子還難。據說那里種樹要上山五次,秋天到荒山上打坑、挖坑,運土填好,冬天,到黃河取冰背到山上放在坑里,春天冰融化時,把樹苗栽在有冰的坑里,夏天旱季時,挑水上山灌溉。
惡劣的環境難擋西北地區城市化進程,綠化苗木品種成為該地區考慮的首要問題。據了解,最近一兩年內,在各地建設大項目的拉動下,一些適生的綠化苗、造林苗品種一直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西北苗木品種以耐鹽堿、耐貧瘠和沙生性適生植物為主。云杉、楊樹、樟子松等造林苗,國槐、紫葉李、石榴、七葉樹、櫻花、皂角、紫荊、銀杏、毛白蠟等以落葉樹種為主的綠化苗,黃楊、紫葉小檗、月季、石楠等灌木這些都是近年來適合陜西、甘肅、寧夏、青海、新疆等西北地區種植的首選樹種。
現存苗供應不足是目前西北地區綠化建設地最大問題。內蒙古包頭景禾苗圃負責人王超告訴記者,近一兩年,各地綠化工程量陡增,而自身的苗圃供應遠遠不足,今年春季包頭、集寧一帶從東北調運了大量的楊樹以及高度在3.5米至4.5米的樟子松。春季調運來的4.5米高的價格接近500元。與往年相比漲幅較大,而且還有上漲的趨勢。河北定州苗木經紀人陳會強表示,今年定州的柳樹幾乎銷售一空,大多銷往新疆、內蒙古等地綠化工程。
今年,內蒙古一些地方又開展了新增萬畝楊樹林工程,主要應用‘小黑14’和‘小黑2000’兩個品種,這些往年滯銷的楊樹不僅行情轉好,在強勁的綠化工程的拉動下,數量還呈現巨大缺口。
近年來西北的綠化商機也吸引了大批東部地區的苗木生產者。然而,品種的適生性依然是難以解決的問題。不久前從西安、周至等地考察回來的江西遠泉實業集團銷售經理董連輝表示,盡管當地應用的苗子很大一部分與江西省生產的苗木品種相同,但調運過去的苗木大多難以適應當地氣候。一些業內人士表示,西北地區特殊的土壤和氣候使其苗木的品種、規格較單調,在培育和種植等方面的成本高,成活率則較低。當務之急是立足當地資源,培育適生的品種。
據了解,幾年前西北一些企業就大力開發適生品種,寧夏森淼開發節水耐寒植物金葉蕕、陜西藍田一些企業挖掘的本地特色品種白皮松不僅在西部地區應用廣泛,北京、天津、河北等地也開始大規模應用。從去年開始,另一品種金葉榆也在西北異軍突起。而用于嫁接金葉榆的苗木正是西北地區鄉土品種白榆,彩葉樹種金葉榆獨特的觀賞性結合白榆的適生性,使得這一品種廣受歡迎,應用量劇增。
編輯:ljing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