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最佳生態宜居城市”打造紀實
“數字城管”覆蓋城鄉
打造宜居城市,讓市民安居樂業,“三分在建設,七分在管理”。這是新鄉市領導和各個城管部門負責人的共識。
對此,2006年1月,新鄉市率先在全省建立了“城管110”呼叫中心,第二年又升級為“數字城管”網格系統。“網格系統”就是將市區100平方公里的面積,分成若干個不同的區域,又把這個區域編成169個網格,由230名監督員每人負責督察0.3平方公里的區域,責任到隊、到組、到人。督察涉及62家城管責任單位,涵蓋市容、環衛、市政、園林、建筑、交通等106項內容。
2010年8月底,新鄉市又一次性投資1650萬元,將“數字城管”終端延伸至各鄉鎮、辦事處,形成了市區和全市各鄉鎮大街小巷“全覆蓋、無縫隙”工作網絡。實現了城市的“精細化、科學化、人性化”管理。
這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一個突破。副省長張大衛對此高度評價:“新鄉開創了中小城市數字化管理新模式。”
8月8日上午,記者走上街頭親身體驗一把“數字城管”。在新鄉市體育場南端,記者見到45歲的城管督察員邊琪。她騎著一輛標有“城管執法”的電動自行車,口袋里裝著一部“城管通”手機,正在自己負責監控的轄區巡查。
看到一溜兒建筑垃圾,她立刻用“城管通”拍下現場,上傳到城管監督中心。記者問這堆垃圾何時能清理走?她非常有把握地說:“一個小時之內,肯定有人來清理。”她又解釋道,“咱新鄉城管就是這種速度,馬路上垃圾亂扔,污水亂倒,規定1個小時內處置完畢;亂扯亂掛,亂停亂放,2個小時;窨井蓋丟失、損壞,4個小時……”
正說著,又碰到督察員李志蘭,她說:“體育場東門的垃圾箱太滿了,垃圾都掉在外面了,我把它拍下來傳到中心,不到5分鐘,衛生保潔員就到現場進行了處理。”
邊琪和李志蘭等230名督察員,都是“數字城管”遍布新鄉市區大街小巷的千里眼。他們發現問題后,用“城管通”拍下來,發送到城管監督中心。監督中心再轉給城管指揮中心,指揮中心向有關責任單位下達任務,責任單位處置完畢后,再由督察員現場回訪,并將處置后的情況拍下,上傳給城管監督中心。
新鄉市城管局副局長黃顯智在接受采訪時說,城管工作千頭萬緒,最怕的就是部門“踢皮球”。如今,數字化城管系統將城市管理區域按照街道、社區等進行劃分,維護單位、責任人一目了然。實行數字城管幾年來,責任單位對自己所管轄的范圍項目都非常清楚,目前月結案率在99%以上,月按時結案率超過95%,大部分單位結案率長期保持100%。
傍晚,記者結束采訪,走在整潔寬敞的街道上,迎面碰到幾個散步的退休工人。談起這幾年城市的變化,82歲的閆學增老人笑著說:“路凈腳輕!俺從1968年起,就開始在街道上鍛煉身體,眼看著新鄉市越來越干凈,越來越漂亮,越在這住越覺得咱這城市好。”
榮獲“中國最佳平安城市”,市民很有安全感
安居樂業才是宜居,宜居“安”為先。在成為全省唯一連續五年被評為平安建設先進市后,今年6月,新鄉又榮獲“中國最佳平安城市”榮譽稱號,也是我省唯一獲此殊榮的城市。
平安意味著什么?仲夏夜的牧野大地上,老年人相伴著在衛河畔散步,年輕人牽手在花園中徜徉,孩子們在牧野湖邊嬉戲玩耍。悠然的神態,歡快的笑臉,無不釋放著心靈的安詳和精神的愉悅。
提起新鄉的城市環境和治安狀況,開封瓜農朱國軍伸出了大拇指:“在新鄉賣瓜3個月,我沒有丟過一個瓜,沒收到過一張假幣。”每天晚上,他隨便就近在路邊過夜,從來沒遇到過盜搶的事情。
“新鄉人普遍素質很高,從來沒有人來尋釁滋事,甚至拌嘴吵架的都沒遇到過。”朱國軍笑著說,新鄉的交通秩序好,馬路也寬敞,信號燈齊全,自己規規矩矩地做生意,根本不用擔心安全問題。
36歲的袁先生是駐馬店人,在新鄉賣了8年的菜。他每天把菜農運來的菜整理分類,等人來批發。賣不完的菜,就放在小屋外面。“根本不會有人來偷。”袁先生說,他已經把家人都帶了過來,準備扎根新鄉。
讓群眾安居樂業,是新鄉全力打造“平安新鄉”的核心內容。
新鄉公安2009年率先在全省將市區五個分局分解成18個派出所,70%的警力下派到基層。在全市范圍內組織開展“百車千警”大巡防。還抽調近300名民警組成3個大隊、9個中隊,實行“4+1”工作法,分包市區21個交通治安警亭,變一亭為多能,白天是交通指揮崗亭,夜晚是治安防范崗亭。
也就是說,在這個城市里,24小時有民警值班、駐警、巡邏、防范,接受求助報警。白天,警車密布;夜晚,警燈閃亮。老百姓住得放心,行得安心,干得舒心。
一年多來,新鄉市區實現“雙搶”事件“零發案”。
精細化的管理,也為平安建設提供了保障。全市2600多輛“的士”,6000余名“的哥”的信息全部錄入公安警務綜合信息應用平臺。對于流動人口,還實行了租房暫住、計劃生育、勞動就業、兵役狀況、子女教育、病疫情況“六位一體”的信息化管理模式。
據記者了解,為打擊“兩搶一盜”犯罪,新鄉警方以除團伙、攻系列、打流竄為主重點,鋒芒直指多發性侵財以及經濟、毒品、網絡領域的犯罪行為。針對網絡“虛擬社會”,新鄉警方也加強了對重要網站、論壇、博客、網絡群的管理,完善對網上違法犯罪“落地查人”和對重點人員“跟蹤上網”機制,嚴打網上組黨結社、串聯煽動等違法犯罪活動。積極開展公共安全管理,認真落實危爆物品排查整治,全面開展治爆緝槍專項行動。
2010年,新鄉群眾安全感指數居全省第3位,群眾對公安系統滿意率列全省第2位,兩項指數雙雙實現歷史跨越。
文明市民,美麗家園的守護者
優美宜居的生活環境也讓生活在這座城市里的人們精神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變,市民群眾的幸福感和文明程度明顯提高。
每到星期一,在新鄉都能看到這樣一群特殊的人,他們騎著自行車,頭戴小紅帽,車上插著帶有文明創建標語的小黃旗,對全市的廣場游園進行督察。他們就是義務環境督察大隊的隊員們。
沒有任何報酬,為什么大家還積極踴躍地參與?“新鄉是我家,文明城市創建靠大家!”新鄉市糖煙酒總公司總經理、義務督察大隊名譽大隊長買世蕊回答道。該督察大隊已成立6年,共有2000多人,其中有人大代表、勞動模范和離退休干部。亂扔垃圾、亂涂亂畫、噪聲污染等都是他們督察的內容。
另外,新鄉市還有10萬名注冊志愿者,初步形成了以志愿者協會、服務中心、服務站、服務隊為框架的志愿服務網絡。在繁華的平原路街道兩側,在喧鬧的牧野文化廣場上,在翠綠的體育中心草坪旁,經常能看到一些志愿服務者在清除非法張貼物,擦洗欄桿,撿拾白色垃圾。還有人在這里開展公民道德規范和環保知識宣傳活動。
在開展爭當“城市美容師”活動中,全市各級共青團組織、青年志愿者協會,圍繞創建全國文明城市活動要求,積極開展 “你扔我撿”、“清理非法張貼物及白色垃圾”、“認養綠地和樹木”、“我做城市理發師”義務除草等活動。同時,許多青年志愿者走進社區,開展家電維修、義診、家教等社區幫扶活動。一些大學生和中學生還利用周末和課余時間,為社區居民宣講科教、文體、法律、衛生等知識。
“市民素質是文明城市的基石。”新鄉市委常委、宣傳部長邢亞平接受記者采訪時說,2009年,新鄉市委、市政府出臺了《新鄉市2009~2011年市民素質提升工程實施方案》,引導廣大人民講社會公德,做一個“守規矩”的人;講職業道德,做一個“負責任”的人;講家庭美德,做一個“會感恩”的人;講個人品德,做一個“有良知”的人。
為激發廣大市民熱愛家鄉、建設家鄉的熱情,新鄉市提煉總結出了“厚善、崇文、敬業、圖強”的城市精神,大力開展“唱響城市精神、展示新鄉風采”系列活動,弘揚社會正氣,促進文明升華。
如今,在這片英雄輩出的熱土上,又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模范人物。感動中國人物、“太行新愚公”張榮鎖,全國道德模范王一碩,中國十大杰出青年裴春亮……
據邢亞平介紹,通過近兩年來實施的“市民文明素質提升工程”,新鄉市整體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都有了很大進步。在2010年度全國117個城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中,新鄉市居全國地級市第16位,全省第1位。
“3010民生工程”的興建,讓市民群眾和政府的心貼得更緊。對此,新鄉市副市長、“3010民生工程”指揮部指揮長賈全明表示:“我們發展經濟的目的,就是要不斷地改善和提高群眾的生活條件。我相信,再過兩年,‘3010民生工程’505項建設項目完成后,新鄉的城市功能將更加完善,環境會更美好,新鄉人的幸福指數會更高!”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河南:新鄉樂水公園即將開園
這是一個占地近6萬平方米的公園,名字叫樂水公園,位于新一街與華蘭大道交叉口西北角。目前,該公園已經具備開園條件,市民閑暇之余不妨前往一游。【詳細】
住建部:生態園林城市是園林城市升級版
隨著首批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獲批,這一國家園林城市的“升級版”正式亮相。從名字上看只增加了“生態”二字,但是在內涵上卻是全方位的提升。【詳細】
葫蘆島:向生態宜居城市鏗鏘邁進
國家森林城市創建工作啟動以來,我市全力提升城鄉綠化、打造社區景點、促進生態富民,“創森”的腳步與振興的足音同頻共振。目前,全市森林覆蓋率已達36.16%,中心城區綠化覆蓋率達42.15%,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15.66平方米,均達到或超過規劃目標。【詳細】
新鄉市花卉苗木種植突破5萬畝
花卉苗木產業具有良好的社會效益、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也是新鄉市大力發展扶持的特色林業。8月15日,記者從該市林業局了解到,目前,新鄉市花卉苗木種植面積突破5萬畝,比去年增長1.5萬畝。【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