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景賣點緣何成了臭水一潭?
錫城市民樂水親水,不少開發商新建樓盤時也愛規劃水池、噴泉等景觀水體。這本是件好事,但日前記者走訪一些小區發現,本該“風生水起”的景觀水體卻大多黑綠或干涸,變成了臭水溝、垃圾場。規劃設計專家表示,這一現象源于人們對人造景觀水體建設的盲目跟風,沒有活水硬要挖潭。
景觀水黑綠干涸成常態
昨天,五愛家園小區門口景觀水池的水已所剩無幾,不遠處另一水池完全干涸,露出滿是鵝卵石的池底,里面還散落著塑料飯盒、塑料袋等垃圾。另外三條景觀水溝雖然“裝”滿了水,但全都發黑發綠,布滿了浮萍和不知名的水生植物,透過不深的水面還能看到池底布滿了淤泥(如圖)。居民們說,這些景觀水體好像從來沒進行過加水、換水、清淤等處理。
在住友家園小區,僅有的一個30平方米左右的景觀水池里散落著垃圾,變成了一個垃圾場。居民們稱,水池已經干涸好幾年了,“從不見有人來維護過。”
此類景象在錫城還有不少,它們往往是一些老小區,其景觀水體也多是水泥建造的封閉水體,死水一潭又無人養護,黑綠干涸就成了常態。
物業表示沒有能力養護在采訪中,居民們都發出疑問,物業為什么不對這些景觀水體進行定期養護?對此,這些小區的物業直搖頭:沒有這個能力。
五愛家園小區物業的相關負責人直言,這關鍵是成本問題,“定期維護這些景觀水體需要不菲的水量,由于是封閉水體,要加水、換水、清淤,還要動用抽水機等不少設備,電費、人工費,錢從哪里來?關鍵是弄好了也沒什么用??!”他介紹說,物業也曾想通過種植水生植物的方式讓景觀水有一定的自凈能力,但“種了植物你還得養護吧,這又是一筆費用”。
住友家園小區的物業更是連用了好幾個“不可能”。工作人員坦言,現在水池就算是有水,“我也要把它排掉,不然誰有工夫去養護?與其讓水發黑發臭招蚊子,還不如就這么干著。”
很多小區不適合建人工景觀水體
“景觀水池發黑發綠,缺乏養護只是一方面原因,其實,很多小區根本就不適合建造人工景觀水體。”無錫市園林景觀所副所長孔令陽表示,景觀水體對水源、水質、土壤、水深等都有很微妙很精細的要求,“現在錫城絕大部分小區的景觀水體,都是開發商考慮廣告效應硬‘上馬’的,往往沒有活水源頭,完全依靠人工引入的自來水或其他水源進行維護,成本巨大,在開發商將小區交付使用后,這些成本就會‘轉嫁’到物業身上,自然也就造成了五愛家園、住友家園景觀水的現狀。”
對于小區景觀水黑綠現狀,他開出的“藥方”是,最好建立起雨水回收系統,同時通過種植多種水生植物、引入水生動物,形成一個結構復雜的食物鏈,使水體產生自凈能力。“即便做到了這些,最好還是要請專業單位對其進行長期監測,以使景觀水中的生態系統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但這種要求是目前的小區景觀水體養護單位達不到的。”
他建議,如果沒有充足的地下水源而又硬要做景觀水,“那么最好做一些壁泉、隱形瀑布之類的‘小水景’,有水沒水都是一景,美觀大方又成本低廉。”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不規則駁岸設計,為水景增色!
駁岸與水線形成的連續景觀線能否與環境相協調,直接關系到水景的效果和體驗。【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