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00萬資金助力江門城市園林綠化建設
一座城市是否美麗,外在很重要,城市園林綠化景觀那就是必須的,城市就像一個女子,一眼看上去美不美、漂不漂亮,很關鍵。衣著、打扮、胭脂、頭飾都恰到好處才好看,具備了這些,才能笑迎八方。
近年來,江門就像一個越來越會穿衣打扮的女子,園林綠化倍受稱贊,不管是外來賓客,還是生活在這里的市民,都給予了較高的評價。好的綠化園林景觀,能陶冶人的情操、凈化人的心靈、培養人的素質,是城市文明的重要載體和標志,也是“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的重要指標之一。創文以來,江門更是精益求精,在綠化、美化、亮點、特色等方面下了不少功夫,讓這座美麗的城市更加楚楚動人。
綠化建設
人均公園綠地11平方米
走在江門的大街小巷,常常有“城在林中,人在綠中”之感。“國家環境保護模范城市”、“國家園林城市”、“中國優秀旅游城市”……一項項殊榮,無不極力彰顯著江門的自然和諧之美。
據市園林局黨委書記、局長陳健偉介紹,從我市創建國家園林城市以來,江門市區公共綠地建設大步邁進。短短幾年時間,舊貌換新顏,綠地面積大幅增加,城市園林綠化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到目前為止,我市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0.75%、綠地率達38.53%、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1平方米,市區現有面積達1000平方米以上的公園、廣場和小游園90多處。在珠三角城市中,我市的綠地率排在第4位,綠化覆蓋率排在第5位,形成了“城在林中、林在城中”的城市生態環境格局。各項指標均超過了“全國文明城市測評體系”的要求。
同時,我市還努力營造“生態型綠地”,建設“節約型園林”,有效提高了綠地的生態效益,節省了綠化養護管理成本。
切身感受
綠色迎面 四季花開
粉紅的夾竹桃、大紅的美人蕉……走在市區的各條街道,你會看到各種鮮花一路鋪展,讓人目不暇接。濱江大道的簕杜鵑,發展大道的鳳凰木,江沙路的毛杜鵑,東海路的美人蕉……條條道路花爛漫,令前來的賓客贊嘆不已。
東湖公園、白水帶風景區……走進市區的公園、綠地,更是美不勝收,各種極具觀賞性的綠色植物一排排、一片片,姹紫嫣紅的鮮花一簇簇、一叢叢,讓人流連忘返。開車行駛在蓬江橋側,經過高速路出入口時,你會發現路旁增添了很多綠化景觀,讓人眼前一亮。
許多來過江門的人都說,綠色迎面、四季花開是江門園林綠化的一個特色。
增色添彩
讓城市流光溢彩美如畫
“既要滿城皆綠,又要錦上添花”,在市區綠起來后,市園林局又開始想辦法讓她靚起來,開始大范圍增種補種開花植物和色葉植物。
今年,我市開始在城市綠地中大量種植美麗異木棉、風鈴木、黃槐、大葉紫薇、夾竹桃、軟枝黃蟬、美人蕉和蔥蘭等開花植物,以及黃榕、紅繼木、亮葉朱蕉和七彩大紅花等色葉植物。各種開花植物在不同的季節競相開放,與色葉植物相互輝映,形成了具有明顯季相變化的城市綠化景觀。建設路和迎賓大道的美人蕉,港口二路的木棉,江海路的大葉紫薇,還有近10萬株的江門市花簕杜鵑,12公頃的美人蕉……讓城市變得越加靚麗多姿。
為配合江門綠道網的建設,市園林局今年還在濱江大道的江門綠道網建設沿線增種一批樹冠大、樹蔭濃的優良本土大樹,包括大葉榕、細葉榕、木棉等十幾種,并增種一些開花樹木,讓綠道網沿線的風景不但綠得誘人,而且還艷得醉人。
市花市樹
打造城市特色名片
市花、市樹是一個城市的名片,也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標志和先進文化形態的具體表現,對進一步改善和提升城市的形象、品位和樹立城市品牌具有重要的意義。
繼1982年我市將簕杜鵑確定為市花后,2009年,又通過評選將蒲葵列為市樹。近年來,市園林部門在迎賓大道、江沙路、江會路、西環路和環市路等道路綠化帶,以及東湖和釡山等公園大量種植市樹,初步形成了以蒲葵為主、具有亞熱帶風光的僑鄉特色園林景觀。還在東湖和白水帶公園分別建設了“市花園”,每個園區收集簕杜鵑品種數量達到了30多種;在江海路、江沙路和北環路等道路綠化帶,以及在潮連橋匝道和豐樂苑等街頭綠地也種植了市花——簕杜鵑5 萬多棵。每當簕杜鵑開花的時節,市花景觀成為了一道獨特的城市風景線。
陳健偉說,今年我市計劃種植市樹3萬棵、市花5萬棵,到目前為止,已完成70%,其中,濱江大道市樹種植、蓬江橋立體綠化和勝利立交天橋綠化,西環路、豐樂路、西區工業路和龍灣高速出口增種市花等專項工程已經完成。
陳健偉透露,為進一步加大市樹和市花的推廣力度,市園林部門計劃在8月上旬配合創文的宣傳工作,在東湖廣場舉辦“萬盆市花送市民”活動,向市民派送1萬盆市花,以提高廣大市民對市樹和市花的認同感,努力營造全民自覺種植市花和愛護市樹的良好社會氛圍。
常態養護
讓綠樹繁花一直美下去
在生活節奏日益加快的今天,園林綠化、公園廣場已經成為我們工作和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不僅是城市的血肉,同時也是城市靈魂的一部分。
在抓好園林綠化建設的同時,市園林部門還十分重視綠化養護管理工作。陳健偉介紹,為做好園林綠化養護工作,園林部門落實“一對一”工作責任制,將各類綠地全部劃分責任地段,綠化養護、衛生管理、巡查監督、公廁保潔等都具體到人,并制定了綠化養護管理檢查標準和考評辦法。同時,在各公園和廣場加派保安員,勸導和制止個別不文明行為,臨時聘請一些工人,加強各類綠地的衛生管理工作。
“目前,公園廣場的綠化養護和衛生已經形成了常態化的管理。”陳健偉說,在大家的積極努力下,我市的綠化養護管理水平始終保持在全省前列,不僅得到了市領導和廣大市民的認可,也得到了國家住建部、省住建廳、國內專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評。
沖刺創文
2500萬元扮靚僑鄉
為搞好園林綠化建設,進一步提高我市的綠化美化水平,迎接創文檢查驗收,今年我市加大了城市綠化建設的力度。按計劃,我市今年投入園林綠化建設的資金共2500萬元,安排的建設項目為6大項18小項。“現在已進入了‘項目會戰高潮’,不管是領導,還是機關工作人員,幾乎每天都頂著烈日,奮戰在項目一線。”陳健偉說。
據介紹,目前已經完成了信訪局前綠地建設,江門大橋北及甘棠路分流島綠化改造,以及建設二路、港口二路、江會路、西區工業大道和豐樂路的綠地增種開花植物等7項綠化工程建設;還有迎賓大道綠化帶加種開花喬木、天橋立體綠化、南泉路口綠地建設、外海大橋兩側綠化改造和江沙收費站側綠化改造等5項工程現正在緊張施工,這些項目計劃在8月中旬前完成,努力實現“城在林中、道在綠中、屋在園中、人在景中”的目標。
同時還積極抓好綠地“無障礙設施”建設。為進一步完善綠地的“無障礙設施”,市園林部門在充分調查的基礎上,制訂了綠地“無障礙設施”建設計劃。按計劃,在綠地中需加建和完善的“無障礙設施”項目有12項。至5月中旬,已按計劃完成了綠地“無障礙設施”建設任務。
江門園林大家談
賓客印象
全國政協委員、北京市園林局原副局長劉秀晨:
江門是一個以山水自然資源為骨架的城市形態和空間結構的城市,里面有山,如圭峰山、白水帶等;有水,如西江、蓬江、潭江等。此外,還有眾多的湖,這些均為城市園林的可持續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體現了這個城市的文化內涵。
江蘇省建設廳風景園林處主任科員張勤:
一進入這個城市,我就感覺到這里的空氣特別清新,環境特別優美。也許是因為我是搞園林綠化的,我覺得江門最亮麗、最奪人眼球的就是城市園林綠化,這是一個宜居的城市,生態環境非常好。
湖南省建設廳原城建處處長、高級工程師周淑蘭:
對江門,我的感覺就是,這是個名副其實的園林城市,沒有半點水分。上世紀80年代大力宣傳新加坡的時候,新加坡內閣資政李光耀說過,你們中國城市里頭有花園,而我們的城市是建在花園中。我也套用這句話來評價江門,因為江門有蒲葵之鄉的基礎,有優越的天然氣候條件,到處都是園林,到處都有綠化,這是江門給我的第一個感覺。
市民感言
退休工人譚忠勁:
我在江門生活了幾十年,對這里的環境非常滿意。綠化越來越好了,我很多外地的親戚過來,都對這里的環境綠化贊不絕口,說這里的城市像個大花園。
五邑大學學生江雪:
江門給我最深刻的印象是,在公園廣場或大街小巷,綠化、環境、衛生都搞得特別好,滿眼綠樹紅花,地上很少看到紙片,市民的素質也非常高,大部分人不會隨地扔垃圾。
新生代移民劉秀華:
我之所以決定留在江門,就是被這個城市的綠化吸引了。那時候,我最喜歡和朋友去白水帶、圭峰山,樹多花多,感覺特別好。江門城區的綠化越來越好了,走在路上,感覺到處都是綠樹紅花,讓人心情舒暢。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創建全國文明城市 昆明全面加快園林綠化建設
今年以來,為深入推進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昆明市園林綠化局制定了“創文”工作實施方案,并與國家園林城市復查同安排、同落實、同檢查,從細節入手,多措并舉,全面加快城市園林綠化建設,力爭將昆明打造成“世界春城花都”。【詳細】
重視園林建設 提升管理水平
20日,泉州市政協組織開展“城區公園和旅游景點建設與管理”重點視察活動。 【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