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建設宜居宜業的城市
●城市名片●
福州市位于閩江下游,系我國東南沿海重要都市。福州是國家歷史文化名城,既是東南沿海重要的貿易港口和海上絲綢之路的門戶,也是市場化程度和對外開放度較高的地區之一。
初夏的榕城福州,花團錦簇、綠意盎然,處處洋溢著跨越發展的豪邁激情。
記者日前隨福建省委工作檢查組在這里看到,高鐵延伸、道路拓寬、城市更新、小城鎮變美、新區成形……。
近年來,福州發揮省會城市龍頭帶動作用,多項經濟社會指標名列全省第一。去年全年實現生產總值3068.21億元,比上年增長14%;財政總收入402.51億元,比上年增長23.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2310億元,比上年增長40%;今年1至4月,各項指標繼續保持又好又快勢頭。政府向社會承諾的160個城市建設重大項目全部如期開工和竣工。
全國十大鐵路區域客運中心之一的火車南站投入運行;機場二期高速公路、繞城高速公路部分通車;地鐵1號線建設全面鋪開,2號線前期工作有序推進;東山新苑保障房、臺江桂園怡景限價房等社會保障房交付使用,使一大批中低收入家庭圓了住房夢……
這些項目的實施,完善了城市功能,增強了發展后勁。
上年紀的福州人都記得,隨著城市建設的拓展,工業區慢慢地被包圍在中心城區內。工業污染、廢水排放,嚴重影響著居民的生活質量。
為此,福州市委2005年在制定福州市“十一五”規劃建議中提出:加快生態城市建設,努力構建都市型經濟、宜居型城區、和諧安康型社會和現代化中心城市形象體系。
工業路原本有28家中型以上市屬企業,搬遷后騰出了近千畝土地多數用于建設大型商業中心、住宅區以及市政基礎設施等,工業路從而翻開了商業發展的嶄新一頁。
工業路的變遷是福州市城區工廠搬遷的一個縮影。近年來,福州市重點推進15家城內大型企業搬遷,取得了明顯進展,倉山、晉安城區的900多家企業也列入了搬遷范圍,將在近年內完成向工業集中區的集聚。
一組數字顯示:福州城市綠化覆蓋率達36.23%,人均公共綠地面積9.47平方米,超過全國平均水平;2006年,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4%,位居全國47個環保重點城市第11位;去年上半年,城區空氣質量優良率達98%。
數字的背后是福州市各級政府扎實細致的工作。
以城市綠化率為例。近年來,福州結合創建國家園林城市進程,新建、續(重)建了西湖公園、溫泉公園、烏龍江濕地公園等近40座公園。2006年開始,福州市一方面全力推進南二環路、西二環路、華林路等景觀道路綠化,另一方面積極“見縫插綠”,將城區道路沿線景觀改造整治清理出來的8萬多平方米地塊,用于建設街心公園和簡易綠化地等公共綠地。
福州市在28條主要內河沿線鋪設了排污管網,將沿線生活污水、生產污水均接入排污管道,有效地提高了內河的清潔度。今年起,福州市又將南臺島12條內河工程作為全市環境改善的子項目,申請亞行貸款實施整治,分3年實施,總投資將達到12.8億元。
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讓城市中低收入群體住進寬敞明亮的樓房,始終是福州市解決民生問題的頭等大事。據統計,去年全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實際開工建設31962套,竣工率達62.67%;今年安排建設的67520套,將確保年底建成或者基本建成50%以上。
去年11月,針對蔬菜價格上漲,福州市委、市政府實行了蔬菜市場異動價格協商制,通過對蔬菜批發市場進行市場化價格干預、加強農超對接、開辟早市等措施,多管齊下。今年伊始,福州市出臺了《關于抓緊做好事關群眾利益十項實事的實施方案》,在實施“校安、醫改、文化、養老”四大民生項目的基礎上,再辦一批貼近人民群眾生活需要的實事。
編輯:anna
相關閱讀
福州森林公園的小溪別有一番景致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又名"福州植物園")是福建省首家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全國十大森林公園之一,也是福州地區六個中國4A景區之一。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原名福州樹木園,創建于1960年2月、1988年經國家林業部批準建立"福州森【詳細】
福州鼓樓四大茉莉園70萬株茉莉盛開
四大茉莉園70萬株茉莉盛夏吐香;大腹山步道、烏山景區兩大榕樹園成為納涼好去處;佛甲草爬滿屋頂、停車場綠意盎然……漫步鼓樓,四季有花,全年見綠,處處是景。【詳細】
福州:150畝市民休閑公園開建
記者從福清市園林管理處獲悉,位于福清龍江河畔的市民休閑公園近日開工建設。公園占地99951平方米(約150畝),預計明年3月完工。【詳細】
福州閩江公園游客中心建屋頂綠化示范點
2017年,福州市園林局在多個公園建設屋頂綠化示范點,其中閩江公園北園游客服務中心綠化面積超1000平方米,屬于最大的一片場地,包括屋頂、墻體和停車棚都進行了綠化。這座建成近兩年的游客服務中心,一度遭遇漏水問題。【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