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島效應:“發燒”的城市
雷雨天氣正在城市里演變得更加暴烈,對這一現象,氣象研究人員已經注意到,并早已對此展開了研究。
美國普渡大學上個月底公布了他們為期兩年的研究結果。該校農學系副教授德福·奈約奇解釋說,造成城市雷暴天氣增多的原因有好幾種,首當其沖的便是“城市熱島效應”。其次,城市中的高層建筑會改變風向,即所謂“地表粗糙效應”。此外,城市中較高的大氣污染水平,也會對云層狀況產生影響。
實際上,所謂的地表粗糙效應與大氣污染這兩個因素,還是與城市熱島效應密切相關。熱島效應是造成城市里很多異常氣象的“禍首或幫兇”。根據國內學者的總結,熱島效應會改變云和霧的發展,增加閃電的頻率,帶來暖冬、颶風和暴雨等。熱島的存在,使城區的凝露量、結霜量、霜凍日數、下雪頻率和積雪時間都小于郊區。
“發燒的”城市
自1820年英國氣象學家霍華德發現倫敦城市和郊區存在溫差現象,并將此稱之為“熱島效應”以來,學者們就不斷發現,熱島效應不僅影響城市的生態環境,還對城市居民的健康產生威脅。
長期以來,全球有50%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在最近20年里,這個數字上升到80%。城市是現代經濟的命脈,但同時也是一個“大鍋爐”。由于熱島效應的影響,熱浪引發的死亡率呈現迅速上升的趨勢,尤其是夜間的熱浪,更易致人死亡。
2003年8月的一場熱浪,造成巴黎近5000人死亡,這在當時引發了一場關于天氣致死的課題研究。張平和他的同事在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的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利用衛星數據,比較了全球幾千個城市不同的熱量生成特點后發現,最強大最密集的熱島,仍絕大多數集中在高度密集的發達城市。
在那些大城市里,置身于高溫的夜間,尤其是連續幾個晚上,就會使那些身體原本就虛弱的人的死亡風險加倍,尤其是一些特殊人群,如超過65歲的老人、嬰幼兒或是有長期慢性病的人。
造成熱島效應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是在城市下墊面性質的改變:道路、廣場、建筑物等城市下墊面都是由砂石、瀝青、鋼筋混凝土、人為燒制的磚瓦和金屬構件等組成。研究表明,城市下墊面反射率比郊區小10%~15%,而吸收率卻較綠地和濕地大,這使得城市地表能夠吸收較多的太陽短波輻射和紅外長波輻射,表現出與巖石相類似的熱特性,稱為“城市建筑物巖石裸露化”現象。
其次,城市大氣污染一般要比周圍郊區更重,市區內釋放的二氧化碳等溫室氣體都能吸收地面的長波輻射并以逆輻射的形式投向地表,使地表增溫。城市大氣中的懸浮顆粒物,尤其是氣溶膠也會產生類似的溫室效應。此外,在中高緯度城市,冬季排放大量的人為熱也是熱島形成的一個重要原因。
研究者還發現,城市的建成率與建筑的幾何形狀,也會影響熱島效應的分布。城區中溫度最高的區域往往與最深的城市街道相對應,即通常分布在市中心。
如果街道走向設計或幾何形狀不合理,則密不通風,風速小,熱量不易散發,溫室氣體也難于迅速擴散,導致局部氣溫過高。從這個意義上講,科學的城市規劃與交通布局,將對緩解熱島效應有重要意義。
此外,還有城市規模的影響。即使是1000人的小城鎮,也能在長時間溫度記錄中觀測到熱島效應的存在??墒牵鞘腥丝谠蕉?,規模越大,熱島效應越明顯。據研究,1萬人口城市的熱島強度達到0.11℃,10萬人口是0.32℃, 100萬人口的城市其熱島強度可達到0.91 ℃。
國內還有學者發現,高原城市的熱島強度要明顯大于平原城市。根據云南楚雄師院地理系林萍等人于2003年的一項研究,在1981~1990年間,蘭州市的熱島強度為3.30℃,西寧市為3.43℃,而與之緯度相差不多的平原城市濟南市為1.40℃,鄭州市為1.95℃。
這種現象其實類似于青藏高原的“熱島效應”。早在18世紀末,近代地理學創始人之一、德國科學家洪堡在南美洲安第斯山脈考察時就發現,赤道附近的高山雪線,比中緯度的青藏高原許多高山的雪線低200米左右。例如:青藏高原東部邊緣的貢嘎雪山,其西坡雪線在5100米左右,而靠近赤道的厄瓜多爾基多附近的高山雪線僅約4800米多一些。這不符合常理:由于赤道地區熱量較高,高山雪線通常應該從赤道向兩極遞降,到極地附近降至海平面。
據此,洪堡就提出了青藏高原“熱島效應”理論:對流層大氣的主要直接熱源是地面,青藏高原由于下墊面大面積提升,相當于把“火爐”升高,故其熱量較同緯度、同海拔高度的其他地區高得多,甚至比赤道附近的同海拔地區也要高得多。
編輯:joe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