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木產業需求導致古樹偷挖屢禁不止
近年來房地產的迅猛發展和城市建設的需求帶“紅”了粵西的花木產業,但巨大的需求造成了古樹偷挖屢禁不止給這一朝陽產業染上了一抹“黑色”。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華滋。馨香盈懷袖,路遠莫致之。”國人從古至今都對美麗的參天大樹懷有特殊的好感,也因為好的樹木往往地處偏遠,無法經常觀賞,帶給人很多的遺憾。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市化的腳步愈發迅猛、各地房地產行業的發展欣欣向榮,移栽花木、美化環境成了不少開發商、城市園林、路政部門的“必要開支”。市場對于名貴花木特別是古樹、大樹的需求變得越來越大,花木價格也隨之“水漲船高”。僅僅去年,一些觀賞樹木的價格上升了50%以上,這讓很多在湛江從事花木產業的老板賺得盆滿缽滿。
但“風光”的背后卻蘊藏著巨大的隱憂。對于一些短則三五十年、長則上百年的古樹名木來說,它們幾乎是短期內不可再生的自然資源;古樹、大樹越來越少,造成了古樹被偷挖、偷盜的現象屢禁不止。這個目前正充滿活力的行業如何能變得“更干凈”、“更陽光”,我們還需拭目以待。
位于湛江市麻章區甘林村路口外長約5公里的325國道兩旁,原本種植農作物的土地上如今鱗次櫛比地移栽了各類景觀花木。這里目前是全國最有名的花木集散地之一,人們形象地稱這一條路為“花卉大道”、“十里花木長廊”。
飛漲的樹價:
兩萬元買進百萬元賣出
“快活林園藝”老板林慶冬從1996年開始接觸花木行業,他是“花卉大道”最早的創業者之一。如今,林慶冬已擁有6個大型園藝花木場和一個占地600畝的花卉研究種植示范基地,另有大樹、古樹存量2000余棵。他在“花卉大道”上共租有20多畝土地,種植一千余棵花木。用林慶冬的話說,這里的花木多得“像藥材鋪”,“名貴的樹像黃花梨、羅漢松、‘見血封喉’,我這里都有”,但這里不過是林慶冬的一個賣貨檔口,“客戶過來這里看貨,選定了,我再讓工人去其他園藝場拿貨。”
林慶冬的花木貨源主要分兩種,一種是自己的花木基地里從樹苗開始種植的花木;另一種則依賴“進貨”,“很多古樹、大樹都是從廣西、海南、越南等地進貨過來的。”
至于這些花木的銷路,林慶冬非常樂觀:“現在是賣方市場,賣不賣給你,賣多少錢我們說了算,我們最遠把樹賣到南京、上海,今年需求最旺的兩個省區還是廣西和海南。”
是誰在買樹?林慶冬說,主要是房地產開發商,其次是政府路政部門、廣場和公園。“一些浙江的房地產老板一來就要訂好幾千株,有些名貴的古樹、大樹因為稀缺,價格很自然地就上去了,大樹最后落到客戶手里,價格翻上四五倍是非常平常的事情。”
據林慶冬回憶,他曾花2萬多元從海南進了一株榕樹,經過約三年的精心護理,樹木的形態變得非常漂亮,最終被以近百萬元的價格賣給了深圳某部門。這也是林慶冬迄今為止賺得最多的一次。據林慶冬估算,目前湛江的花木產值應該已超過5個億人民幣。
但并不是每一筆投資都能獲得回報。從1996年就開始做花木生意的林慶冬,也沒有少交過“學費”。
2001年到2004年間,湛江的花木產業遇到了很大的困境,林慶冬也深陷其中。“那時候花木產業還比較新,市場上一窩蜂地種大王椰、國王椰等棕櫚樹,我也沒有經驗,跟風投了60多萬元去種,結果棕櫚樹的價格一路走低,加上當時土地的租期太短,4年虧了20多萬元。”
編輯:jade
相關閱讀
蘇式盆景 如何長成美麗新產業?
深秋時節,以揚派、蘇派、通派等構成的江蘇盆景卻迎來春天,一場場“國”字號盆景盛事你方唱罷我登場:江蘇盆景協會聯盟在常熟成立;首屆中國盆景藝術聯展在如皋開展;中國盆景制作大賽在沭陽上演;再過幾天,2016全國盆景交易會將在如皋舉行【詳細】
第十六屆中國中原花木交易博覽會五大看點
在總結以往花博會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本屆花博會按照“政府引導、企業參與、公司運作”原則,鎖定“專業化、市場化、信息化、國際化”目標,突出“抓轉型、抓升級、抓創新”三大亮點,著力打造“永不落幕 ”的花博會,形成新的看點【詳細】
新形勢下我國花卉苗木產業要如何創新發展
近日在北京舉辦的生態園林建設與苗木產業高峰論壇上,北京林業大學副校長、中國園藝學會觀賞園藝專業委員會主任張啟翔為參會人員深入分析了我國花卉苗木產業的發展狀況、面臨的新機遇、新形勢對花卉苗木水平的要求、產業如何創新發展等【詳細】
新品種綠化苗木行情持續走高
據悉,花木產業是被大家普遍認可的朝陽產業。由于全國各地綠化工程用苗量逐年增加,苗木種植戶在最紅火的時期,種植一畝苗木產生的利潤可達32萬元。于是這也就吸引了很多農戶加入到了種植綠化苗木的隊伍當中,出現了跟風種植苗木的現象,導致苗木市場價格近年呈現下降的趨勢。【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