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花卉產業艱難轉型謀求“二次創業”
一朵鮮花的花瓣竟能呈現粉、黃、藍等不同色彩,這種名為彩虹玫瑰的鮮花在西安世園會上成了園中耀眼的明星。
據世園會工作人員介紹,這種彩虹玫瑰是由荷蘭HAPPY COLORS公司制造。通過帶有特殊顏色的溶液注入白色玫瑰的每根葉脈,從花朵內部進行著色,使每片花瓣都呈現出不同色彩。其價格是普通玫瑰的上百倍。
“世界花卉產業目前已經從勞動密集型轉向技術密集型,像彩虹玫瑰這樣高品質的花卉能賺取大量利潤。中國花卉產業現在仍是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亟需艱難轉型謀求‘二次創業’。”云南省花卉產業辦公室副主任和葵說。
云南是中國最大的鮮切花生產基地和交易集散中心,與非洲的肯尼亞、南美的哥倫比亞并稱當今世界三大花卉種植中心。
據云南省花卉產業辦公室統計,云南去年花卉產業總產值已達232億元,同比增長15.42%,促進花農增收60億元。而截至去年底,中國花卉生產面積已超過1200萬畝,花農近150萬戶,花卉銷售額超過800億元,出口額5億多美元,成為世界上花卉產業發展最快的國家之一。
不過,由于技術投入少、缺少自主知識產權,中國花卉產業目前還主要靠廉價的勞動力賺取利潤,始終徘徊在世界花卉產業鏈的低端。截至去年底,占全國選育花卉新品種總數80%以上的云南省,成功選育的花卉新品種只有145個,其中54個獲得植物新品種權證書,僅有3個獲得國際授權。
缺少自主知識產權的花卉,中國的花農只能生產國外品種的花卉,這就得向國外育種商交納專利費和種苗費。據中國最大的花卉拍賣市場——云南昆明斗南花卉拍賣市場的交易商介紹,現在每賣一枝國外普通品種的康乃馨,需要交納6分錢的專利費,一枝玫瑰需要交納1毛錢的專利費。云南斗南花卉市場每天的花卉交易量高達400萬-600萬枝,國外育種商僅靠專利費每天就可獲取可觀的收入,而中國的花農交完專利費和種苗費,再刨掉其他各種費用后,所得非常有限。
同時,由于中國花卉產業長期處于世界產業鏈低端,花卉品種比較簡單,容易被其他勞動力更廉價的國家仿效。
據長期從事東南亞花卉生意的云南昆明晟中經貿有限公司經理麻勇說,近三年來,越南、泰國等東南亞國家的花卉產業發展非常快。尤其是越南,憑借比中國更低廉的勞動力價格,在花卉產業上對中國構成較大威脅。
“進行產業轉型已勢在必行,沒有自主知識產權花卉的中國,已無法再保有原來在東亞南市場上的優勢。中國花卉產業必須盡快向技術密集型轉變。”麻勇說。
據記者調查,目前以云南為代表的中國很多省份,已開始引導本省花卉產業進行艱難的轉型升級,加大對自主知識產權花卉的研發投入。
云南省花卉產業辦公室推廣中心負責人陸繼亮介紹說,云南省昆明市目前已制定雄心勃勃的計劃,要在現有月季、香石竹、菊花、非洲菊、馬蹄蓮等品種引進和選育基礎上,加快開發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根據規劃,到2015年,昆明市花卉產業使用自主知識產權品種的利用率,要占生產中使用品種總量的15%以上。
云南錦苑花卉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李飛鵬對記者說,早在幾年前公司就設立了自己的花卉研發部門,現已引進20多個科研人員,截至今年5月底,已研發出23個自主知識產權花卉。“這不僅使我們有信心繼續保持在東亞南市場上的優勢,更重要的是,使我們有了進軍世界主流花卉消費市場的可能。”李飛鵬說。
據了解,目前全球花卉消費市場正以年均10%-20%的速度增長,特別是歐盟、美國、日本三大消費中心,年消費占世界花卉消費總額2000多億美元的95%以上,年均消費增長11.8%。中國花卉產業由于自主知識產權的花卉新品種少,很難進入上述三大消費中心。
“隨著我們研發出更多自主知識產權花卉,我們在全球三大花卉消費中心占一席之地將不再是夢想。”李飛鵬說,“當然,這需要我們投入大量科研經費和人力資源,需要政府更多的政策支持。不過,也只有這樣,中國的花卉產業才有可能成功‘二次創業’,才有可能真正成為世界花卉產業強國,而不僅僅是最大生產地。”
編輯:ree
相關閱讀
花卉界兩項成果獲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
1月8日,2018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在北京揭曉。花卉領域兩項成果獲獎,分別為南京農業大學菊花課題組負責人、長江學者特聘教授、南京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教授陳發棣主持完成的【詳細】
北京盆花淡季來襲行情持續走低
7月以來,天氣炎熱,北京盆花市場迎來淡季,整體銷量下滑,走貨緩慢。紅掌價格與上月相比無較大變化;蝴蝶蘭主要為租擺拿貨,價格與上月持平;鳳梨品質高的走貨量大;綠植、小盆花等走貨量下降。【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