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瓣尾囊草
記者昨日從有關部門獲悉,為做好我國特有的珍稀瀕危植物距瓣尾囊草搶救性保護工作,日前,在四川大學生命科學院、四川省林業科學研究院的專家指導下,四川江油市林業局、四川觀霧山自然保護區管理處按照《四川江油距瓣尾囊草搶救性保護方案》,在武引二期工程(武都水庫)庫區正式開始了距瓣尾囊草的搶救性保護遷地移栽工作。本次移植是將北城鄉大桑園的即將淹沒的距瓣尾囊草全部植株遷移到觀霧山自然保護區所轄的新春鄉景臺村。目前,搶救距瓣尾囊草的最后期限進入了倒計時階段,預計遷地移栽工作將在5月底前結束。
尾囊草屬我國種子植物特有,目前在世界上僅存兩種,分別是尾囊草和距瓣尾囊草,而距瓣尾囊草更是十分罕見,是迄今世界上僅存于四川江油涪江段的十分罕見的珍稀瀕危植物。主要分布在江油市范圍,總數為2026株,有四大種群,其中,最大的種群為北城鄉大桑園種群,數量為1529株,占總數的75.47%,其次是永勝鄉象家溝種群,有322株,占15.89%,含增鎮朝陽洞種群有96株,占4.74%,最小的種群為新春鄉景臺村種群,有79株,占3.90%。
距瓣尾囊草生存的石灰巖類型稀缺,起源于泥盆紀,大約兩億年以前,海相化學層積的石灰巖,其后,隨著地質變遷,距瓣尾囊草一般生長在海拔620-650米的山體半風化石灰巖裂縫內的腐殖土層上,僅靠有限的風化物質和縫穴浸出水存活,由于生長環境苛刻,極大限制了分布范圍和種群數量,其有限的個體更顯珍貴。距瓣尾囊草在秋季萌芽生長,冬季開花,春季結實,夏季進入休眠期;其花瓣和葉片隨著季節變換,色調也隨之變化。距瓣尾囊草是被子植物的原始科之一,塊根有毒,可作藥用,有消炎止痛、祛風除濕的功效,具有一定的醫藥價值。距瓣尾囊草含有多種化學成分,花朵艷麗,作為芳香油原料和觀賞植物具有極大的經濟價值和開發潛力。同時,因其花瓣有距的特征,對于揭示毛莨科耬斗菜族這一類群的系統發育關系有非常重要的價值。據文獻記載:1925年,美籍奧地利植物學家、探險家約瑟夫·洛克在江油北部涪江上游,首次發現距瓣尾囊草,并采集活體植株標本,隨后帶回國(標本現保存于美國),在當時植物學界引起轟動。1929年該種植物被命名為Urophvsa rockii,中文翻譯成“距瓣尾囊草”。在此后80年內再無國內外學者采集到距瓣尾囊草。80年間,為了尋找、研究距瓣尾囊草,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兩次派專家深入涪江峽谷,希望找到活體標本,但都未如愿。直至2005年,我國科研人員在江油市國家重點水利工程——武都引水工程規劃庫區再次發現了距瓣尾囊草。2010年11月,“距瓣尾囊草”被正式列入國家“一級珍稀保護植物”名錄。
據記者了解,武都引水工程已在距瓣尾囊草的核心分布區建成并將于今年6月10日蓄水,屆時被淹沒距瓣尾囊草的核心分布區。為此,四川省林業廳、省環保廳、綿陽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視,要求業務主管部門做好距瓣尾囊草搶救性遷地保護工作。有關部門組成的搶救性保護項目組從人文和科學的角度溯本探源,采用基因測序技術、電子顯微鏡掃描技術、遙感技術、X射線衍射等現代最新技術和儀器設備等研究手段,進行全方位野外科學考察與室內科學研究,提出了植株移植、種子繁育、基因保存等搶救性保護方案。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22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