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嘗試生態治河:河床鋪生態磚
東南網-海峽都市報5月12日訊(本網記者趙楊林海峰毛朝青包華實習生陳梅婷文/圖)家住福州秀峰路的張先生出了趟差,回來時就覺得身邊已經不是離開前的那個福州了。琴亭湖連成一片了,琴亭高架橋下原本的黃土包已遍地綠色,而家門口解放溪的黑臭淤泥正被轉移,整治正如火如荼地進行,甚至連地鐵施工也熱火朝天干起來了。
張先生的感受,很多的福建人感同身受。在福州,這種觸覺更容易被打動。綠化一片片,從地面延伸到空中,街邊芳菲一年四季都有。一條條內河換新顏,福州城成了綠島……《海西規劃》辟出專門章節,闡述強化環境綜合整治,強調堅持保護與治理并重,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讓海峽西岸成為人居環境優美、生態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地區。
這是一幅綠色藍圖,也是一種觸手可及的幸福。
【故事一】“美麗水城”再出發
內河整治是福州生態文明建設的一個縮影,也是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提升百姓幸福指數的迫切需要。
福州城內內河縱橫交錯,被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稱為“美麗水城”。今年,福州全面啟動城區內河綜合整治,計劃年內整治75條內河,通過引水沖污、沿河截污、河道疏浚等工程措施,實現“水清、河暢、路通、景美”,最終形成“鳥語花香,水清魚躍”的生態廊道,實現福州市景觀、生態、文化和休閑健身的綠網體系,打造福州城市的“綠島鏈”。
解放溪是福州內河整治中12條重要景觀河道之一。負責該項目的中建七局三公司的技術副經理游信亮說,盡管受到連日雨水的影響,解放溪的清淤工作還是全面展開,目前清出的淤泥已近兩萬立方米。
對于福州即將來臨的梅雨季節,項目部增加人力物力搶速度,搶質量。我們可以在晴天時“增加施工點,投入更多的施工在小雨天里縮短圍堰段的長度,以加快分段的作業速度。”每支施工隊每天可完成近20米的河底條石鋪砌,今年七八月份解放溪將進入作業高峰期,屆時整個溪岸將會是一副熱火朝天的景象。
【故事二】內河整治摒棄“三面光”
在重塑內河信仰的過程中,如何讓整治也“綠色”,亦成了側重的對象。結合福州市內河特點,采用一些當今較為先進的技術,成了福州內河整治的新亮點。
許多城市在河湖泊的治理上,有過誤區,過分強調泄洪量市政功能,河岸、河床均是硬化的,成了窒息的死河,被稱為“三面光”,這帶來了一系列內河生態問題,阻斷了水體與陸地的交流、接觸,使河堤喪失了天然、生態修復功能。福州在這次內河中如何避免這一點?
福州工業路怡山大廈前的大慶河正在整治中,河床上正鋪設混凝土制的磚頭,磚頭中間鏤空,有兩個手掌大小的孔洞。在安河澳門路附近河泰段、屏東河、倉山區洋洽河金祥路旁河段等不少河段,河床上鋪的是條石,也是先用碎石找平,再鋪長約一米的條石,每塊條石間都有窄縫。
“都是生態鋪砌”,福州市城區內河綜合整治工作指揮部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目前河床的“生態鋪砌”采用生態磚、條石兩種材料。石頭之間保持5厘米的間隔,生態磚中間孔洞則較大。鋪砌后既能滿足水利、防洪排澇所需的高強度,因為砌塊之間留有足夠的空隙,又能為水生動植物的生長提供生物通道。
該負責人說,生態鋪砌實施后,可以大大降低今后河道清淤避免浮泥在補水時被工作難度,沖刷漂浮而影響水質景觀。
而從河底清出的淤泥因為量大,也變廢為寶。福州市建委副主任張帆介紹,本次整治75條內河,清出的淤泥量大。淤泥如何處置和堆放,在閩侯、長樂等地初步選擇幾個合適的地點,待曬干以后進行利用,準備向社會招商將淤泥作為植物用土或制作環保磚,變廢為寶。
【故事三】冷冷的高架橋添綠意
一大片的花海中,冷不丁地“竄”出幾只山羊,有的在“吃”草,有的在警覺地望著遠方,有的則在閑情逸致地踢腿,這是福州屏山公園的一幕。
今年4月起,福州街頭綠地陸續出現山羊、長頸鹿、梅花鹿、仙鶴、南瓜等風格各異的小品雕塑。
林泉在福州市綠化工程處工作多年,現任辦公室主任,聽到福州街頭添了綠,增了景,林泉總是很自豪。“真的和以前不同了,立體是一大新變化。”林泉說,不少的十字路街口渠化島多了立體花壇,一紅、牽牛串花、菊花、孔雀草等植物像一棵花樹,換個姿態呈現給市民,看過去就很漂亮。還有榕樹樁景、三角梅等提升景觀。
這不過是立體綠化的一個點而已。從去年開始,園林部門開始在福州市主要道路旁遍植“花徑”,豐富街頭園林景觀。增加開花的苗木、小喬木,使主干道條條有綠、路路見花,并以花灌木、花喬木為主對市區綠地進行改造。園林部門計劃對福州市所有大駁岸、立交橋進行垂直綠化,使攀援植物爬滿高架橋橋墩,讓冷冷的高架橋等也綠意盎然。
【故事四】街頭綠化也講創新
搶時間,爭速度也被綠化工程處一再提及。城市園林綠化改裝提升項目被層層分解,分工負責。林泉回憶,單單從去年8月份到12月,園林工人開始起早貪黑,加班加點地施工,出動了人工3500人次,車輛410余臺班,完成了66個園林綠化改裝提升項目,種植八角金盤、比利時杜鵑等150多個品種,各種花卉苗木30萬株。“綠滿榕城”、“花艷閩都”的藍圖有了,大家的干勁也更足了。“用花花草草扮靚福州,這是我們早就想做的事。”綠化工程處林書愛主任說。在象山隧道口施工,因為白天影響交通無法施工,綠化工程處只能利用車輛、行人稀少的下半夜施工。幾個通宵未眠,林書愛受寒感冒了,連續一個多星期,林書愛把藥物放在口袋,仍然堅持下工地,和工人們奮戰在一起,就是為了看到花,看到綠。
而求新,是園林綠化的一個大膽嘗試。“小葉欖仁以前從來沒有用作行道樹。”林泉說,小葉欖仁的樹枝層層分明,秋冬落葉前還會轉變為黃色或紅色,儒雅秀氣,作為景觀樹特別適合。在金山浦上大道等處種上小葉欖仁作為行道樹,是一個創新。林泉透露,越來越多的綠化創新正在為美化榕城點綴。
“福建山多地少,資源有限。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絕不能走依靠資源消耗的粗放發展之路,而要走資源節約、環境友好、可持續發展的綠色之路。”——省委書記孫春蘭
海西規劃摘要
——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不斷取得新成效,資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單位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持續下降,節能減排得到落實,森林覆蓋率繼續保持較高水平,生態文明建設位居全國前列,成為人居環境優美、生態良性循環的可持續發展地區。
——加強資源節約利用。堅持開發與節約并重,節約優先,加快建立科學合理的資源利用體系。建立和完善節能減排、監測和考核體系,落實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
——加強生態建設和保護。加強森林資源的撫育更新,優化森林資源結構,提高森林資源質量,強化森林資源的生態功能,森林覆蓋率保持較高水平。
——強化環境綜合整治。堅持保護與治理并重,加強污染治理,著力解決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突出的環境污染問題。推動建立環境保護聯動機制,加強生態環境跨流域、跨區域協同保護。推進主要江河水源地、嚴重水土流失區和生態脆弱區的綜合治理與生態重建。
——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按照“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要求,大力發展循環經濟,提高資源綜合利用率,把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成為重要的循環經濟產業帶。大力發展以低能耗、低排放為標志的低碳技術,淘汰能耗高、效率低、污染重的落后工藝、技術和設備,建立低碳型產業結構。
□解讀
堅持走綠色之路
最新的數據顯示,福建森林覆蓋率63.1%,全國第一,這也是我省森林覆蓋率連續9年全國第一。福建人非常珍惜這份綠色,林地保有量第一次作為約束性指標寫進福建“十二五”規劃。去冬今春,全省投入資金65億元,開展大造林行動,新增植樹面積580萬畝,相當于過去3年造林面積的總和。
綠的不僅是青山綠地。去年全省COD、SO兩項主要污染物指標分別比2005年減排5.44%、11.2%,如期完成國家規定目標任務,實現了環境質量優化。全省12條主要河流水質繼續保持為優,9個設區市空氣質量均為優良,我省成為全國唯一水、大氣、生態環境全優的省份。
如今,生態文明理念已深刻融入福建總體發展戰略。去年1月,歷時5年制定的首部《福建生態功能區劃》正式實施。《區劃》將全省劃分為107個生態功能區,為我省在生態省建設進一步規范國土空間開發秩序、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提供了科學依據。今后,決策部門在資源開發和產業布局時,環保準入將有規可依。
編輯:anna
相關閱讀
福州森林公園的小溪別有一番景致
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又名"福州植物園")是福建省首家國家級森林公園,是全國十大森林公園之一,也是福州地區六個中國4A景區之一。福州國家森林公園原名福州樹木園,創建于1960年2月、1988年經國家林業部批準建立"福州森【詳細】
國家沙漠公園建設管理需提質增效
11月29日,第五次國家沙漠(石漠)公園專家評審會在北京召開,對36個沙漠(石漠)公園規劃進行評審。國家林業局副局長劉東生參加評審會。中國工程院院士尹偉倫、張守攻參加評審。【詳細】
廣東惠州生態方案出爐 建綠色現代山水城市
《惠州市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實施方案(2017-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日前出臺,該方案提出,從構建綠色國土空間開發新格局、建立綠色發展產業體系、全面提升全市生態環境質量、促進資源循環高效利用、構建安全的生態格局、健全生態文明制度體系、形成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良好社會風尚等7項主要任務著手【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