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日花卉出口受挫 企業轉向國內市場
從13日在此間開幕的"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花卉園藝展覽會"上獲悉,由于地震、海嘯災害影響,往年作為中國花卉出口第一大市場的日本,貿易形勢陡然變化,專家提醒國內相關出口企業應及早轉向,重點開發國內市場。
據海關統計,2010年,中國對日花卉出口17.42萬噸,貨值7526萬美元,分別占當年中國花卉出口數量和金額的29.5%和38.4%。從金額上看,中國對日出口額,相當于對排名二至六位的荷蘭、韓國、美國、緬甸和泰國五個國家的出口總和。
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花卉分會秘書長蔡軍向新華社記者證實,近一個月來,中國一些花卉企業對日出口出現"急挫",相關企業主要分布在云南、浙江等花卉出口大省。雖然預計在日本震后重建階段可能還會有花卉、苗木進口需求,但長遠看,受日本災后經濟萎縮及其市場消費模式變化影響,作為非生產生活必需品的花卉出口,估計短期難以復蘇;而且由于所占份額較大,其他外需市場一時也很難替代日本這一重要的花卉出口市場。
來自廣州的大漢集團種苗部總監麥德恩表示,與其為日本市場發愁,相關企業不如著眼于國內大市場。他認為,雖然近年來中國花卉苗木市場發展很快,但相關需求主要集中在基礎設施、市政工程以及一些房地產領域,廣大的家庭消費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仍屬偏低水平;由于相關產業鏈還沒有完整建立,花卉總體品質和選擇性還比較低,產品同質競爭、低價競爭比較嚴重,企業錯位發展、提升附加值的空間還很大。
據農業部公布的統計資料,2000年至2009年,中國花卉種植面積從14.7萬公頃增長至83.4萬公頃,花卉年銷售額從160億元人民幣增長至約720億元。從面積上看,中國占到了全球花卉生產面積的一半左右,但中國花卉產業年產值只有全球總產值的15%左右。
相比起來,美國花卉生產面積約為20萬公頃,年產值卻達到了125億歐元;而作為世界花卉產業強國的荷蘭,種植面積只有4.83萬公頃,年產值則達到了49億歐元。從中可以看出,中國花卉產業仍處于粗放型的初級發展階段,發展潛力巨大。
據了解,近年來,全球花卉生產正由高成本的發達國家向低成本的發展中國家轉移,全球花卉總供給的增加大于總需求的增長,導致花卉價格連續下降,發達國家主動與發展中國家合作的積極性超過以往;同時,開拓新興市場力度逐年加大。這為中國花卉行業發展帶來了機遇和挑戰。
"第十三屆中國國際花卉園藝展覽會"由中國花卉協會主辦,展期四天。
編輯:sea
相關閱讀
中國和德國屋頂花園發展對比
玫瑰姐計劃在4月份去德國,先在網上搜了一些德國攻略,找到了德國屋頂花園的文章。【詳細】
中國將建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
中國正加快推進森林城市群建設,到2020年將建成京津冀、珠三角、長三角、長株潭、中原、關中-天水6個國家級森林城市群。這是記者從1月26日在深圳舉辦的全國推進森林城市群建設座談會上獲悉的。【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