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我國綠化苗木產業發展的瓶頸
流通土地限制 追求高流通率
苗木種植是一項長期的工作,但現實情況卻恰恰相反,多數從事苗木生產的人都一味地追求短平快的經濟效益,缺乏長期的規劃布局,究其原因就在于片面追求苗木快速流通。
在日本,為培養一株羅漢松,日本人往往經歷數代傳人。而在中國,筆者走訪過很多苗圃,有70%以上的經營者都希望苗圃的流通速度越快越好。然而,快速的流通導致了生產的嚴重同質化。當大家知道哪種苗木好賣、流通速度快時,就一擁而上。
出現這種情況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在于土地問題。很多花木生產者主要靠租賃土地種苗,這些土地一旦承包合同到期,要么續租,要么就得拆遷另租土地。有些土地出租者一看到苗圃生意紅火,就故意把租金提高上去,如果苗圃無法承受如此高的土地租金,就只能將苗圃搬遷。
苗木移植十分麻煩,不僅會影響當年的苗木生長量,而且還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及物力。在苗木行情低迷時期,搬遷挖苗耗費資金甚至高于苗木的售價。因此,為最大限度地減少租用土地有變帶來的損失,苗圃只能加快苗木的流通時間,而這對于苗圃的長期發展是極為不利的。綠化苗木是一項需要長期投入的工作,經營者應放長眼光,著眼未來,力爭培育更多的優質苗木,促進整個綠化苗木行業的健康發展。
傳承后繼乏人 缺乏積淀
據了解,日本苗圃里的一棵好樹苗,往往積聚了數代人的心血,一些百年苗圃隨處可見。反觀我們國內的苗圃,一些地方卻一味追求高出圃率、高流通率,缺乏苗圃長遠發展規劃。
筆者在浙江發現,超過30年以上的苗圃不足總數的5%,10年以上的不超過20%,大多數苗圃都在10年以下,許多苗圃存在后繼無人的問題。一些老苗農,由于年老力衰,子女不愿承接父業,自己無力經營苗圃,只好轉讓。這種現象說明一個問題:現在國內家族苗圃經營時間短,根本無法與國外苗圃相提并論,像日本這樣對苗木“精雕細琢”的苗圃基本沒有。
這種現象如果任其繼續發展下去,對苗木行業的發展是極為不利的,因為優質苗木也是需要時間積淀的,如精品樹苗的培育、新品種穩定性的試驗等,特別是苗木的科研試驗,不僅是科研院所的事情,更需要種植經驗豐富的苗農的積極參與。以筆者個人的觀點來看,有民間科研力量參與的苗木科研,更能貼近生產,貼近生活,更易推廣示范。
以上現象是行業內長期存在的問題,雖然許多人都知道,但為了追求利益,還是明知其有害而為之。在此,筆者呼吁,為了綠化苗木行業的健康發展,希望這些現象能引起更多業內人士、相關監管部門的重視,采取積極有效的措施,減少這些現象所帶來的更大損失。
編輯:joe
相關閱讀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車公莊19號院景觀改造
設計師既是場地修繕者也是直接使用者,采用多方共謀共建的方式,以生態、健康、友好作為核心手段,修復大院環境,創造活力新生。建成后社區環境大幅度提升,社區鄰里互識,溫暖度開始回升,成為綠色創新友好的健康示范項目【詳細】
園冶杯獲獎作品丨合肥逍遙津公園改造
按照“古風古韻 生態生活”的設計原則,淡化商業、娛樂功能,力求“水清、樹綠、景美、生態優”,回歸園林藝術本源,打造合肥市民心目中的“古逍遙津”【詳細】
河北省第六屆(滄州)園林博覽會5月26日開幕
本屆園博會主題為“千里通波、大美運河”,園博園占地面積196.7公頃,規劃建設有“一帶三區”,即:運河風光帶,城市展園區、專類植物展園區、綜合服務區,建成13個城市展園和滄州坊商業街羅列其中【詳細】
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
打造全球首發中心、首發首秀首展紛至沓來、科幻企業云集……現如今的首鋼園變身高端“秀場”,吸引科技、科幻、體育、文化、商業等產業集聚。記者近日獲悉,一季度首鋼園舉辦各類活動會展78場【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