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琴亭湖擬建設八大景觀
亭臺樓閣,長廊堤壩,再過幾個月福州市民到琴亭湖散步,便可享受到此番美景。昨日,琴亭湖施工現場,工人們正沿湖修建八大景觀。據了解,完工后琴亭湖將兼具蓄洪、休閑兩項功能,屆時將能與遙相呼應的福州西湖相媲美。
據悉,這八大景觀已擬定出八個別致的名稱,分別是:廊架、香堤蛤翠、青螺優水、落階覽勝、拾葉入波、尋石吟、水波廊影、網濕園。
它們分列于琴亭湖南北兩岸。在設計上,既利用了琴亭湖自身具備的堤壩、臺階的條件,又結合了中國古代傳統建筑中的廊等。
其中一處名為廊架的景觀,在設計時選址于琴亭湖西側,造型上形成一條回廊,在湖邊上圍成一個未封閉的圓。由于琴亭湖整體設計上酷似一只飛翔中的鴿子,且此處景點恰好位于鴿子頭部,便酷似鴿子的眼睛了。
在施工現場,工人正給琴亭湖沿岸一側堤壩鋪設地磚。地磚以白色調為主,將沿湖鋪設一圈,形成一條步行道。同步進行的綠化工程完工后,琴亭湖畔將會出現“綠柳白堤”的美景。
“等建好后,琴亭湖比福州西湖還美呢!”現場一工人說。
琴亭湖前身是東湖
自古就是踏青勝地
昨日,兩位專家揭開了琴亭湖的身世之謎??它是東湖的“后代”,自古就是踏青勝地。
“現在的琴亭湖面積,還不到晉代的十分一。”福建文史館一專家說,琴亭湖的前身是東湖,早在公元282年的晉代,當時的郡守嚴高為了修筑子城,在城的東西兩面分別筑了兩道堤壩,擋住城外的水流,城內由此出現了東西二湖。當時,東湖的面積比西湖大,從現在的東大路一直到新店都被淹沒在湖水之中,琴亭湖則被包在東湖中。
“而琴亭湖這個名稱是宋代才出現的。”另外一位研究福州歷史的專家說,由于城墻的擴建,到了宋代東湖面積急劇縮水,琴亭湖就此從東湖中“獨立”出來,因為一條流經此處的溪水名為“琴亭溪”,人們便將其命名為琴亭湖。此后,琴亭湖周邊逐漸形成村落,其中保留到現在的浮村,其名字由來就是因為當初是琴亭湖上的一座島嶼。
這位專家還說,琴亭湖從宋代出現后,一度成為古人踏青郊游、農事活動的首選地。
當時,每年春天要舉行一項勸農活動,由當地的州、縣長官到閩王廟取土,再做成牛的造型,帶到郊外進行耕種表演。而這項重要的農事活動,每年都在琴亭湖周邊進行。
到了清代,琴亭湖就只剩下一個小湖畔,最后被淤泥填埋成平地。
“現在重修琴亭湖,不僅能排澇,還讓它恢復成當年踏青地。”兩位專家都表示,琴亭湖的重見天日,雖然遠不及當年東湖的面積龐大,但也算是留住福州歷史的一份重要見證。
編輯:符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