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花卉產業借“標準化”更上一層樓
四五年前,云花出口因缺乏市場認可的標準,沒有統一的分級包裝、產品質量參差不齊,因而與很多大買家失之交臂。花卉標準的制定和應用,使花卉管理更加規范化,生產與市場結合更緊,花卉交易更公平,市場更有序。在花卉標準建設工作的推動下,云花無標準、物流運輸不規范等問題已得到較大改進,出口產品基本實現了按標準分級包裝和保鮮運輸,得到了國際市場的認可,出口量逐漸增加,出口種類也不斷增多。
自1998年至今,云南省政府把花卉標準化體系建設當作工作重點進行部署。據不完全統計,目前云南企業或有關單位主持或參與制定的花卉標準已有50余項,其中農業行業標準(花卉類)15項;由云南省有關單位制定和發布的地方標準9項;由企業制定并在相關單位備案的企業標準20余項,內容涉及鮮切花、種苗、種球、采后處理、物流運輸、干花等領域。
參與“行標”制定
云南已成為我國花卉產業發展的一個窗口,也是我國花卉標準化體系建設的代表。全國花卉標準化技術委員會鮮切花分技術委員會、農業部花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等機構落戶云南。2006年,云南省商務廳、云南省花產辦等單位參與制定的《商務部出口商品技術指南(花卉)》,針對花卉產業中存在的標準化問題提出了6套解決方案,包括出口切花種苗(球)質量檢驗要求、出口鮮切花質量等級、出口鮮切花采后處理技術要求、出口鮮切花溴甲烷庫房熏蒸除害處理規程、出口鮮切花包裝運輸技術要求和進出境鮮切花檢疫規程。此外,由農業部花卉產品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昆明)中心主持,以及云南省農科院、云南省花產辦等多家單位參與制定的《彩色馬蹄蓮切花產品等級》、《主要鮮切花采后處理技術規程》等9項標準已于去年通過審定,其中《主要鮮切花采后處理技術規程》和《百合、馬蹄蓮、唐菖蒲種球采后處理技術規程》兩項標準均系國內首次制定的采后處理技術標準。
率先推行“地標”
2003年,云南省發布了《鮮切花質量等級標準》等3個鮮切花地方標準,成為我國少數幾個有花卉地方標準的省份之一。經過近十年的發展,云南已初步建立了覆蓋產前、產中、產后的花卉標準化體系,初步構建了集“產學研”為一體的花卉標準研制、推廣隊伍。目前,云南已制定地方標準9項,另外一批花卉標準正在積極申報中。
“企標”制定如火如荼
對外向型的云花企業來說,制定企業標準和生產管理技術規程尤其重要。云南英茂花卉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楊泮川說:“標準對一個企業的發展很重要,可以說誰最先制定和應用標準,誰就能先占領產業的制高點,掌握市場話語權。”據悉,該公司制定康乃馨種苗生產標準后扭虧為盈,目前已占據了云南省30%的康乃馨種苗市場。
2005年,云南隆格蘭園藝股份有限公司起草制定了《鮮切(盆)花質量標準》等四大類企業標準,并在昆明市呈貢縣質量技術監督局備案,成為云南省首家花卉生產標準進入備案的企業。2006年,昆明錦苑花卉產業責任公司制定的《出口康乃馨生產技術標準》被昆明市盤龍區科技局評為科技進步一等獎,成為我國首個出口康乃馨生產技術標準。2009年,由昆明楊月季園藝有限責任公司制定的《歐金絲桃綜合標準》和《繡球花綜合標準》通過云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備案,并獲得云南省企業產品標準備案證書。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云南已有幾十家企業制定或正在制定企業標準,已制定的花卉企業標準共計20余個。
云南參與制定或企業自己制定的標準不但在本省得到較好應用,且通過公司、種植戶外出投資、交流的機會,向省外進行推廣應用。例如,錦苑公司制定并推行的《出口康乃馨生產技術標準》在貴陽市推廣后,試種的康乃馨切花20%左右實現了出口。(來源:中國花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