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周邊出現300“花卉村莊”組圖
村內綠樹成蔭,繁花似錦,農民生活環境大大改善
沈陽市計劃在3至5年內,建成1500座“花卉村莊”
村民說:院里院外鮮花綠草,住著心情特別好
沈陽市的“綠色村莊”項目建設始自2006年,幾年來,政府不斷加大投入,相關部門認真落實,基層干部群眾積極參與,該項目使沈陽市轄區內的村莊綠化水平得到了明顯提升。
從去年開始,為適應農村居民生活的新需要,沈陽市部分綠化先進地區又將這一建設成果向廣度和深度延展,在“綠色村莊”綠化成果的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并規劃建設“花卉村莊”。“花卉村莊”建設在更高程度上改善了沈陽市農村人居環境,建成的“花卉村莊”不僅提高了農民的生活質量,而且進一步培養了他們文明衛生的生活習慣,使農村居民不僅安居,而且樂居。
“這堡子比城里小區居住環境還好”
包全山是位瓦工,當天,他暫時放下了手里的工活兒,急急忙忙回到位于沈陽市于洪區平羅街道上三家村的家中,聯系人幫他家搞秋收。
記者到村里采訪,熱心的包全山主動帶領記者到他家參觀。他家院門外的景觀就令記者眼前一亮:門前是一條干凈、筆直的柏油村路,路兩旁整齊地栽種著垂榆,這些樹顯然是經過了認真的修剪造型,樹體為規則美觀的傘型,與村巷兩旁粉刷成米黃色的農家院墻相襯,村容顯得嫵媚清新。
更吸引人眼球的是,一般情況農村每家院門前的空地上,不是叢生著雜草,就是種上了蔬菜,但是在這個村子里卻統一種植了花草,有串紅,還有雞冠花等,成行成列,煞是美觀,同時也使得這個村子充滿了活力。
包全山說:“這些花草都是村里統一栽種的,這兩年一直在進行,非常不錯,環境大大改善了,看著就有好心情,真是造福咱老百姓啊!”
說話間,正在村里干活的王宏杰走過來,聽說記者是來看“花卉村莊”的,王宏杰說自己家住市區,可是“這個堡子的環境比我們那個小區都好。”
于洪區是落實沈陽市委、市政府開展城鄉綠化及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力度比較大、效果比較好的一個縣區,在全面完成區內101個村的“綠色村莊”建設任務后,從去年開始又著手實施“綠色村莊”的深化工程,他們稱為升級版,也就是“花卉村莊”建設。今年截至目前,已經完成了50個“花卉村莊”的建設,其中21個村已經建設成為景觀效果明顯的花卉精品村。
由綠到美:今年建成300座“花卉村莊”
“統一種植垂榆已經有3年多時間了,這種樹的景觀效果好,是嫁接的品種,一棵苗就得40多元,如果不是市里投入,我們自己可干不起來。”于洪區平羅街道林業站站長朱繼偉介紹說。
村莊由綠到美的變化得益于沈陽市對農村的系統性建設,市委、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從人、財、種苗及規劃設計等各方面,在農村環境建設上進行了大規模的投入。
2006年10月,在遼中縣養后村種下第一棵樹,從而正式拉開了“綠色村莊”建設活動的序幕。今天看,這也是為“花卉村莊”建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據介紹,沈陽市為又好又快地展開這一建設項目,采用了“三步走”的梯次推進工作方式。
第一步,因村制宜,全面綠化。2007年,沈陽市實現了村莊全面綠化的第一步目標:基礎好的村全面開展村外進村路、環村林及可視范圍內荒山荒地綠化,村內街道、隙地、廣場等綠化,當年達到國家綠化標準;基礎較差的村則側重于村外綠化,全面完成進村路、環村林及可視范圍內綠化。這一年,全市共綠化3151個村莊,植樹3211萬株。
第二步,延伸綠脈,增加綠量。2008年,沈陽市在進一步加強村屯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的基礎上,對村屯規劃和整治基本成型但尚未達到綠化標準的村莊,以進村路和村內主要街道為通道,將綠脈延伸到巷道、門前、宅旁、院內,全面提高綠化覆蓋率。當年,全市新增綠化達標村1000個,新增樹木2303萬株。
第三步,突出重點,增添景觀。去年,沈陽市在已經完成綠化任務的102個高標準“綠色村莊”的街道、樹下、廣場、隙地、宅前、庭院栽花栽果,增添景觀,建設“花卉村莊”、“果樹村莊”,共栽植各種花卉200余萬株,果樹20余萬株。
沈陽市委、市政府把這一工作作為“一把手工程”來抓,各級黨政一把手為第一責任人,主管領導為直接責任人。“綠色村莊”作為市委、市政府重點工作之一,連續3年寫入市委工作報告和市政府工作報告。特別是去年,“綠色村莊”建設列入了市政府為百姓辦的20件實事和沈陽市重大工程建設項目中,工作力度一年比一年大。市委還專門成立了督察組,對村莊綠化的全過程進行檢查監督。
據初步統計,沈陽市在這一建設工作中已累計投資3.7億元,實現綠化進村公路1188條、長1390公里,綠化村內街道15391條、長1137公里,新建綠化廣場102個,新增公共綠地42.8萬平方米,庭院綠化36.8萬戶,新建環村林909條、長133.7公里,村外500米可視范圍內綠化15萬畝。
到今年春,沈陽市村屯綠化累計植樹5392萬株,3000余個村莊都不同程度地實現了綠化,有1100個村莊達到了國家規定的綠化標準。
“花卉村莊”即是“綠色村莊”的第三步內容,現在又已被納入了新的規劃當中:在既有102個“花卉村莊”基礎上,沈陽今年繼續擴大建設規模,將使“花卉村莊”的數量增加到300個,力爭通過3至5年時間,在全市建設1500個“花卉村莊”。
村莊美化帶動環境綜合整治
于洪區農林局林業科科長劉大平引領記者深入鄉間,每經過一處村落,都結合現場環境給記者講解“花卉村莊”建設情況。
走進一座村子,看著整齊美觀的村巷,粉刷一新的院墻,劉大平感慨地說:“‘花卉村莊’建設其實是一項系統工作,如果沒有那么多部門聯手,修路的修路,改造的改造,村里還像過去那樣到處堆放垃圾,家家門外都是柴草垛,那么我們只是種些樹、栽些花會有什么用呢,絕對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效果。”
沈陽市村屯環境臟亂差現象在過去是比較突出的,“垃圾圍村,柴草占道,糞堆連鍋灶”是從前沈陽部分村莊環境的真實寫照。
沈陽市林業局、市建委等有關部門,在“綠色村莊”活動中加強合作,注重把村屯綠化美化與村屯環境綜合整治緊密結合起來,本著“先整治,后綠化;成熟一條街,綠化一條街;成熟一個村,綠化一個村”的原則,全面開展清理“三堆”等環境治理工作,同時安排了農村街道、廣場、排水等基礎設施建設。
沈陽市還專門建立了農村“村收集、鄉鎮中轉、區域填埋”的垃圾收運處置體系,改變了農村垃圾隨意堆放的現象。為解決農村鄉鎮污水排放污染問題,在農村建成了10個大中型污水處理廠,完成改廁1萬多座,建設“三位一體”沼氣式廁所3100座和12520處農村戶用沼氣池。全市農村規模化糞便治理和綜合利用率達95%以上,有效控制了農村的糞堆污染。使村屯內街道兩側、隙地亂堆亂放,亂耕濫種,“三堆”占道,垃圾圍村等現象成為歷史。
通過開展這一系列建設活動,沈陽市目前已創建了30個省級環境優美鄉鎮和50個省級環境優美村,其中有26個鄉鎮達到了國家環境優美鄉鎮標準。
晚上不再漆黑一片小村有了“夜生活”
于洪區平羅街道西二臺子村在當地是座一流的“花卉村莊”,不僅村內綠樹成行,鮮花盛開,而且還有個特點是,幾乎家家門口都種有兩棵梧桐樹。
記者在梧桐樹的一路引導下走進了一家農戶,女主人叫李秀梅,正在家里忙著收拾衛生。
說到村里的環境變化,她笑著說:“那還用說,現在住著心情可好了,環境好,帶著房子都升值,同樣面積,就是拿城里的樓來換,咱都不干。”
西二臺子村在“花卉村莊”建設實施后,不僅栽了樹、種了花,還在村里修建了一方小廣場。今年6月,他們村又裝上了太陽能路燈,每天晚上6點鐘路燈準時開啟。
村委會成員金英鳳說:“過去農村一到晚上就漆黑一片,除了看電視幾乎沒啥可干。現在好了,到了晚上大家都出去,在廣場上扭秧歌,參加各種活動,就連賣燒烤的都給招來了。”
李秀梅家經濟狀況比較好,在平羅街道所在地買了樓房,都裝修好了,但一直沒舍得搬走。她告訴記者說:“現在村里環境這么好,小伙子找對象都比從前好找,遠近的姑娘都愛嫁到這樣的村子里來。”
編輯:yuanl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