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衡炎高速公路綠化工程設計(圖)
--綠色畫卷寫和諧(圖)
文/楊光華 白思容 柏潤 圖/嚴其政
奔馳在通車后的衡炎高速公路上,藍天,白云,繁花點綴的綠色邊坡;兩邊群山蒼翠連綿;清清?水靜靜流淌;蜿蜒的橋梁;精心雕琢的隧道;公路旁時隱時現的農田;高低起伏的山地丘陵……構成了一幅幅流動的畫軸。宛然形成一派“車在路上行,人在畫中游”的景象。114公里,在欣賞景色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跨越。路途中,我們不禁感慨,衡炎高速公路的生態綠化工程讓你不得不驚嘆大自然的造化與建設者們的巧奪天工,真正做到了“因地制宜、切實可行、經濟有效、景觀優美”。
“衡炎高速在建設過程中最大可能地避免浪費資源、最大能力地挖掘開發新資源、最大限度地回收利用廢棄資源、最大程度地保護和利用原有生態環境?!焙庋坠窘浝砝盍⑿略诮邮懿稍L時說。的確,把高速公路建成一道與周圍地貌相呼應的美麗景觀,是生態環保路的更高追求。實現這一點離不開建設者們理念的創新、技術的創新、施工的創新。衡炎高速公路建設力求環保與節約并重,慎砍每一棵樹,慎占每一分田,著力打造綠色、生態景觀路。
衡炎高速線路設計特別注重原有景觀的保護和利用。充分保護各種動植物、河流水域、名勝古跡,盡量減少對地形、地貌的破壞,盡量減少對森林植被的破壞,盡量繞開山體、村莊,減少劈山和對村民的“擾動”(搬遷和噪聲干擾);遇水架橋,減少高填和筑堤,避免對河流的阻斷;遇山盡量打隧道,減少對山體的開挖面。另外,為讓人更深切地體會到“生態之旅”的暢感,設計者們讓衡炎高速公路時而緊伴?水河而行,時而橫跨河沿之上,時而隧道穿越高山,讓周邊名勝景物錯落有致進入來者視野。全長114公里多的主線兩旁各種景觀變幻豐富,讓人嘆為觀止。為了讓司乘人員在行車途中隨時隨地都能感受到大自然的綠色,衡炎高速公路兩旁的綠化在公路用地范圍內采用喬、灌木相結合的方式,形成垂直向上的郁蔽的植物景觀。
衡炎高速公路建設者將公路看作是有生命的,極力以一種人文精神來打造花園式公路。“以人為本”便是衡炎高速公路設計理念的終極體現。衡炎高速公路雖然穿行于山地丘陵、河流谷地之間,但其服務設施選址,卻做到了協調公路建設與優美的自然景觀的關系,減少開發性工程項目造成的區域性水土流失,突出體現服務設施的服務主體為“使用者”及周邊的居民,將自然景觀有機地融入其中。圍繞“回歸自然、擁抱綠色”的主題和“安全、舒適、環保、和諧”的原則布置和規劃高速公路綠化。衡炎高速從“尊重自然、保護自然、恢復自然”的角度進行生態恢復設計,在技術上盡量模擬自然界的內在規律進行植物配置和輔助工程設計。
衡炎高速公路服務區、停車區均選擇在風景優美、山水俱佳的地方,盡量依山傍水,隨坡就勢,這樣在方便司機停車、加油、休息的同時還可觀賞到優美的自然景觀。楊林服務區利用造園手法,將自然景觀巧妙地融入服務區,使整個服務區山水交融,風景怡人,成為衡炎高速公路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在中央分隔帶、房建區的綠化方面,建設者們更是煞費苦心。從美化路容和改善小氣候出發,以鋪馬尼拉草坪為主,使地表得以有效覆蓋,防止土層污染路面,達到保濕效果。為了避免單調,在起始點、互通前后1至2公里栽植塔柏的同時,間栽紫薇、紫荊等。周圍的房建區以庭院綠化形式為主,形式開敞,以現代形式結合局部自然式栽植。在服務區、停車場等車流量集中的地方,栽種木荷、夾竹桃、烏桕、欒樹、法國梧桐等在達到綠化效果的同時,又達到了防火、抗病毒、抗污染效果。
衡炎高速的景觀設計著重考慮公路環境與沿線自然生態、環境相協調。值得稱道的是,隧道景觀和互通立交景觀的綠化設計。隧道進出口綠化完全滿足了視覺的要求,緩解明暗急劇變化給駕駛員帶來的不適感。在互通區大環的中心地段,在不影響視距的范圍內,設計穩定的樹群,常綠樹與落葉樹相結合,喬木與灌木相搭配,既增加綠量,又形成良好的自然群落景觀,自然而壯闊,同時減少人工撫育管理。
不得不提的是,衡東縣境內的K36+00 和K25+600處,建設者在這兩個地方修建了觀景臺。站在這里,?水的風光得到了充分的展示,是觀賞的最佳點:悠悠的?水和若隱若現的農舍,構成了一幅幅頗具湖湘特色的山水田園畫。石材修筑的登山蹬道曲徑通幽,用當地木材建造的休息亭古色古香,亭外還修建了一條長椅,坪里種滿了青青的小草,偶爾點綴些杜鵑……觀景臺的風景美不勝收!
衡炎高速公路一路美景一路行,沿線景觀千姿百態:低矮丘陵、田園風光;峽谷景觀;獨特的丹霞地貌;河流、水庫風光;公路景觀;歷史、人文景觀……它就像一幅雕刻在湖湘大地上的完美畫卷,綠意盎然。 (本文來源:湖南在線-湖南日報 )
編輯:ell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