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花:旱災損失9億多元 優質花供不應求
經過20多年的發展,鮮切花已成為云南省的一張“名片”,占據著全國70%以上的市場份額,在國際市場也處于相當重要的地位。然而,日前的干旱嚴重影響了該省花卉產業,約80%的花卉種植面積受災,鮮切花產量較去年同期下降3成左右,質量也出現了很大的下滑。不僅如此,花卉價格也呈現出了新的變化,最突出的是鮮切花價格級差明顯拉大,旱災迫使云南花卉產業已悄然升級。
旱災損失9億多元
云南省花卉產業辦公室的資料顯示:不僅是晉寧,全省80%的花卉面積都不同程度的受災。昆明市官渡區小哨鄉的“花木大世界”超過30%的小苗枯死;宜良縣山后村拳頭產品“葉子花”死亡率超過50%;昆明煜輝花卉公司種源圃內多年研發出的上百個新品種種苗已枯死;楚雄滇洱古道山茶花園藝公司的3萬余株茶花和地方特色花卉死亡……
云南省花卉產業辦公室技術推廣中心工作人員陸繼亮告訴記者,盡管旱災從去年秋季開始,但花卉產業由于普遍采用設施化生產,具有一定抗御災害的能力,一定程度上推遲了成災時間,但在持續的旱情下,仍受災嚴重。調研發現,此次災情中綠化觀賞苗木、鮮切花、地方特色花卉和種用花卉受災最重。此外鮮切花方面,植株生長緩慢,抽枝率低、產量和優質花率急劇下降,花價高低差距拉大,紅蜘蛛、芽蟲等病蟲害也增多。值得注意的是,受災花卉中特色花卉產業所在州市皆為重災區,特別是云南茶花和杜鵑花產區。截至4月底的統計數字,云南全省花卉產業已損失逾9億元。更為嚴重的是,這將直接影響到2011年及以后年份的生產、銷售和出口。與設施簡陋、抗風險能力差的花農相比,大部分花卉企業因在建設生產基地時就注重水利設施建設,在澆灌方式上以滴灌為主。相同面積用水量是普通澆水方式的1/10,因此這些企業的受災相對較小。
云南省花卉產業辦公室調查發現,受災程度與花卉生產及設備設施水平息息相關,此次大災也暴露出全省花卉產業發展在配套設施方面的短板,花農仍普遍缺乏應對長期旱情及嚴重霜凍、大風、雨澇等自然災害的能力。云南省必須增加對花卉設施化栽培的引導和支持力度,徹底改善花卉設施化栽培水平,使云南省花卉產業實現跨越式發展。
優質花供不應求
受旱災影響的不僅只是數量和質量,花卉價格變化也跳出常態,呈現出了新的變化,最突出的是鮮切花價格級差明顯拉大。導致這一現象的重要原因是:旱災使得優質鮮切花比例下降,優質花供不應求。從昆明國家花卉拍賣交易中心提供的統計數據分析,一季度A、B級鮮切花比例較2009年同期下降18.8%,而C級以下鮮切花比例是去年同期的6倍左右。
種植玫瑰花10多年的達女士,在呈貢經營著一家名為“志勇園藝場”的玫瑰花種植場,由于選址合適,設施完善,生意一直不錯。而從去年秋天以來的干旱,讓達女士十分苦惱。以往每采摘一次能收1.2萬至1.4萬枝,而現在也就2000至3000枝,以目前當地玫瑰交易價格計算,每采摘一次將虧損2000元人民幣。不僅如此,當地一般將花分為A、B、C、D四個等級,A級是質量最好的,而目前志勇園藝場每次采摘的A級玫瑰僅1000余枝,而去年同期可以達到近4000枝。
陸繼亮介紹,由于長期持續高溫少雨,花卉生產用水匱乏,優質花比率大幅下降。與此同時,國內外花卉市場需求穩中有升,對優質花的需求量逐年增加,導致云南鮮切花售價高低差價拉大,行情呈現兩極分化現象。以玫瑰為例,斗南花卉市場優質玫瑰最高價高達3元~4元/枝,是去年同期最高價格的兩倍。而A級優質花少了,C級、D級花則必然增多,導致市場供遠大于求,所以價格還不到去年的一半。
盡管干旱對花卉產值造成很大影響,但陸繼亮認為,這并非全是壞事,花農們必然會升級花卉種植方式以應對各種自然災害,更重要的是優質花和劣質花價格繼續拉開,將會促進花農和花企生產出更多的優質花來,這無疑將會增強云花的市場競爭力。
編輯:ju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