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百合球市三大猜想
2009年,國內百合種球銷售喜逢多年未遇的牛市,2010年行情能否持續?為此,記者采訪了業內幾家規模較大的種球貿易企業,請他們為批發商、種植者解析???
猜想一:牛市是否將持續?
似乎在短短一瞬間,百合成為發展鮮花行業的熱門,高價值、高利潤以及種植簡單等有利因素,讓百合成為眾多新興產區的首選產品。“百合熱”是長時間積累之后的爆發還是短線供求失衡導致行情火爆?種球銷售牛市是否持續?
北京神州克勞沃園藝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倪風雷說:“2009年至今,市場形勢一直不錯。透過表象分析,2008年國內如云南部分種植者虧損,國際供貨商為了保證次年的銷售量而壓低了種球價格,給國內貿易商及生產者留出了利潤空間,也為牛市埋下伏筆。其次,國內主產區如廣東、云南等地因為氣候原因,上市切花量萎縮,拉高了市場花價,未受災的種植戶收獲了近幾年未見的高利潤,2008年下半年至2009年下半年,貿易商和農戶實現了雙贏,給今年的種球預訂和銷售奠定了基礎。目前來看,市場有普遍樂觀情緒。至于牛市能否持續,我認為取決于今年下半年的花價,目前國產球和二茬球數量無法估算,我希望大家謹慎看待飄紅的市場,做好風險防范。”
浙江虹越公司種球事業部負責人周法華則認為種球銷售的牛市將持續,“從供求關系上來看,金融危機已逐漸遠去,全球花卉需求在慢慢恢復,但荷蘭種球生產者卻沒有增加產量。據了解,荷蘭各大銀行對農戶的信貸支持很少,農戶自身缺乏大規模擴量的能力,此外歐元兌人民幣的匯率下調,這些都是有利于國內貿易商的因素。由于各家貿易商采購成本和銷售價格不同,撇開盈利情況不談,就銷售量來說,我看好明年持續牛市。”
猜想二:種球是否真的供不應求?
“今年的種球已經沒有貨了,早就訂完了。”幾乎所有的貿易商接到客戶電話都是同樣的口徑。從今年年初開始,一些銷售量較大的種球貿易企業已開始接受2011年種球銷售訂單,一些沒有提前下訂單或抱著買現貨心態的生產大戶,面臨著需高價買球或無球下種的窘境。
荷蘭范登博思公司中國大陸銷售經理韓雪冬談道:“百合種球跟期貨交易類似,每年的總上市銷售量有限。需求決定市場,今年上半年國際球價不斷上漲,雖然美國以及歐洲各國的采購量有所下降,但我國臺灣地區及日本的采購價格明顯高于中國大陸,而且越南及我國臺灣等地的需求量這兩年增幅很大,這給我國種球貿易商采購帶來很大壓力,價格高、風險大。很多今年上半年準備追加訂單的貿易商都望而卻步,貿易商手頭的現貨確實不多。”
倪風雷告訴記者:“根據我們得到的最新數據,2009年荷蘭種球生產規模縮減了13%,但2009年7月至2010年4月,中國大陸進口荷蘭種球數量卻比2008年至2009年的同期增加了50%。加上這兩年中國的二茬球及三茬球累積,理論上中國市場應該不缺球,但目前的銷售情況都很好,我們公司的種球也幾乎全部訂售完畢,市場需求確實有很大空間。如果今年種球銷售仍呈現供不應求,那么中國的百合種植數量將是很龐大的一個數字。下半年很難保障有一個好的價,明年的種球經營風險也會更大。”
猜想三:南美球是否會大幅減單?
目前,荷蘭球的供應量已經基本確定,價格居高不下使得貿易商極少追加訂單。即使再追單加購,也不會對市場產生影響。下半年南美球供應情況,成為眼下業內人關注的焦點。
周法華說:“從目前來看,我們獲得的信息是仍然會出現減單情況。減單大致有兩方面因素:一是價格因素,二是氣候因素。南美球品質較好,日本市場往往會傾向于購買大規格南美球,采購數量和價格都高于中國大陸。現在越南的百合生產也逐步形成規模,今年越南每千粒球的國際采購價要高出中國30歐元至40歐元。國外的供貨商可能會對中國大陸訂單進行壓縮,供應利潤更高的其他國家和地區。百合種球采收季節的天氣將起到決定作用。去年南美球因氣候因素導致減產高達25%左右,今年如果采收季節氣候不好,出現大幅減單的可能性極大。”
西諾(北京)花卉種業有限公司華南大區總監徐國林談道:“這兩年南美種球的全球供應量在兩億粒左右,其中中國市場消化量在2000萬至3000萬粒。目前,經分析統計,中國貿易商可售南美球在600萬粒左右,對比往年需求肯定是供應緊張。中國進口的南美球主要被3至5家國外供貨商所控制,這些供貨商給中國提供的主要是荷蘭球,而品質更好的南美球則留下投放到價格更好的日本、中國臺灣等市場。”
編輯:ju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