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市“潛規則”:科學栽培還是玩貓膩
如今,盆花越來越受到市民的青睞。搬新家、送禮等,選擇盆花顯得很有品位,而且又不貴。6月4日,市民周先生為了祝賀同事喬遷之喜,想買一份禮品送去。思來想去,還是來到了花鳥市場購買盆花。
一番挑選之后,他在一家攤位前花100元錢購買了一盆金錢樹,有半人多高,光一個花盆的高度就有五六十厘米。周先生是外行,店家告訴他,一個月澆一次花即可。他看著這棵金錢樹,覺得很滿意,就付了錢,讓店家把花抬到自己的車上。
花盆里一半是土一半是泡沫
當晚,同事家,一群人把酒言歡,言無不盡。酒一喝兩三個小時,同事喝高了,搖搖晃晃摸向沙發,猛然間,“咚”一聲,踉踉蹌蹌的同事一肘子撞到放在沙發邊的花盆,緊接著“嘩啦啦”一聲,花盆上半截碎了。金錢樹倒下,泥土碎片散落一地。
眾人聞聲而動,湊上去一探究竟,卻赫然發現下半截殘留花盆中,滿滿當當地塞著白色泡沫片。眾人不禁大呼上當,“花盆里怎么有一半空間都塞著泡沫?誰買的這花?上當啦!”一朋友說,眾人隨聲附和。
這一遭遇,搞得周先生好不尷尬。第二天,周先生怒氣沖沖地找到媒體,打算將不良奸商曝曝光,以討個說法。正欲前往,他轉念一想,花盆里塞泡沫,到底是商家的貓膩,還是實際需要?以前,在他的印象中,盆里應該都是土。他心想,要真是養花原本就需要泡沫,不分青紅皂白,前去一鬧,豈不被人恥笑?
他準備就此調查一番。首先,他上網查了查,卻越看越糊涂。網上有人說,這是商家貓膩,為了節省營養土,就塞些泡沫。如果有較多的泡沫放在植物盆底,那就是這個盆栽有問題,植物的根被人處理后臨時栽種的,只是用漂亮的外形來欺騙你,這種盆栽是養不久的。
還有一種說法:盆底放泡沫,那是為了通氣、增加透水性,根部透氣,在往盆內澆灌時,土壤或基質會鎖住水分,來排出空氣。因為盆的容積有限,氧氣和水分的比例,有一定的數值,放泡沫是為了排水,且便于脫盆。
節省成本還是科學栽培?
帶著周先生的疑惑,昨日記者在市區五一路花鳥市場實地調查了一番。
記者發現,許多花商正忙著裝盆,也就是把花從簡易盆中移植到各種高檔的瓷制花盆中。奇怪的是,在移植過程中,商戶們在盆底都墊上了白色的泡沫。
記者迷惑不解,上前向花商打聽:為何要在盆底放泡沫?忙著種花的花商對此問題并不避諱。“沒事的,泡沫是透氣、透水用的。盆里都是土,澆水之后,土鎖住了水分,難以排出,容易爛根。”一位花商說。記者又詢問了幾家花店,得到的答復差不多。有的店家干脆說,在他的店里,所有的花盆里都放著泡沫,占花盆容積的1/3到一半。
花商馮紅娟告訴記者,這些觀賞性花木不同于大型苗木,無論是君子蘭、蝴蝶蘭,還是金錢樹、紅掌等,都比較耐旱,卻怕爛根,因此不能多澆水,土壤鎖水性也不能太好。馮紅娟找了一株比較大的金錢樹,從根部拎起,只見拔出金錢樹,就帶出了所有的泥,此外還有一個小塑料盆,而塑料盆下,都是泡沫。“原先,金錢樹就是養在這個小塑料盆里的,只是拿出來賣的時候,連盆帶花裝到大盆里。而原先小盆子里的泥巴已然夠用。”
其中一名商戶直截了當地對記者說:“節省一點土能值幾個錢?我們的花定時澆水的話,少說也能養個一年半載的,要是因為泡沫,很快就養死了,我還怎么在這里做生意?”
與網上碰到的情況類似,有一名商戶告訴記者:“他們只有一半土,我的花是全土,他們為了減少成本用別的代替。”據這個商戶講,營養土的價格還是蠻高的,要好幾塊錢一小袋,如果花盆大,那么放的土就更多,成本也相對要高,一般他們都用泡沫什么的。
專家:節省成本是商家首先考慮的
那么,盆底放置的泡沫,節省成本還是植物透氣排水需要?
浙江師范大學植物學教授劉鵬認為,商家此舉也是可以理解的。對于許多抗寒性強的植物來說,盆底放置泡沫,對其生長并沒有什么明顯的影響。于是,商家在不影響植物生長的前提下,盡量節省成本。但是,盆底放泡沫一旦搞了“一刀切”,將店里所有植物盆里都放泡沫,水分流失過多,則可能使一些不太抗旱的植物死去。
因此,劉鵬提醒廣大市民,應當對選購的花的習性有一些了解。買花時要多長一個心眼,必要時自己選購營養土再重新移盆。
編輯:ju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