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花出口“逆旱"增長 以"質取勝”
云南省鮮花在百年不遇的旱災影響下導致產量、質量雙降,但各家花卉公司在積極開展生產自救的同時,將確保出口訂單和維護云花的國際市場的品牌形象作為首要任務,通過從“量取勝”到“質取勝”的轉變,在與日本、新加坡、泰國等主要貿易伙伴加強合作的同時,努力尋求有消費市場的多元化發展,在嚴重的旱災中實現了逆勢增長。據昆明海關統計,今年1月~4月,云南省以百合、康乃馨、玫瑰等傳統品種為主,出口到日本、新加坡、泰國等國家的鮮花,累計創匯970萬美元,同比增長23.3%。
昆明海關信息宣傳科科長楊洋告訴記者,今年1月~4月,云南省鮮花出口價格和數量同比分別增長11.4%和10.6%,兩大因素的共同作用導致出口創匯同比增加267萬美元。其中康乃馨出口雖然數量下降了4.3%,但價格卻上漲了21.2%,因此創匯增值達43萬美元;切花玫瑰的價格和數量同比上漲2.7%和增長8.4%,創匯增值35萬美元;百合花價格上漲2.38倍,數量下降11.3%,創匯增值66萬美元。向日本、新加坡和泰國出口的鮮切花貨值分別為300萬美元、150萬美元和245萬美元,同比增長11.5%、24%和49.4%。同期首次向科威特和阿拉伯聯合酋長國出口的鮮切花貨值分別為2萬美元和6萬美元,此外向香港地區、文萊和沙特阿拉伯出口的鮮切花貨值分別為6萬美元、2萬美元和5萬美元,同比均增長1倍多。“在高品質花種出口價格和數量同比提高的同時,其他鮮切花、苔蘚、地衣等普通插花的出口規模同比呈現不同程度下降,累計影響貿易額減收18萬美元,但遠遠低于高品質插花出口的增值效益。”楊洋說。
據了解,截至目前,云南省已有50余家花卉企業的80多個生產基地取得了出口資質,18家花卉企業獲得了ISO9000質量認證、有4家獲得荷蘭MPS認證,出口國家和地區由原來的44個增加到49個。云南花卉不僅在國外市場的占有份額仍不斷增加,產值保持持續增長,而且實現了從傳統的東南亞國家向歐洲發達國家的延伸發展。
編輯:ju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