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白天看綠化,晚上賞亮化
投入4100多萬元,改造和整治118個公園和廣場,為廣大市民提供了方便和優美、文明的休閑環境。昨日,記者從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了解到,目前,城區公共休閑場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進入尾聲,實現了美化、綠化、亮化,市民休閑環境進一步提升。
數據
118個公共休閑場所“增綠”148萬株
今年,我市啟動了全市城區公共休閑場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集中30天的時間,打一場“攻堅戰”,通過綜合整治城區公共休閑場所環境,大力提升市民的生活質量和社會的文明程度,并以此為突破口,深入開展“奮戰200天,迎接中博會”市容環境大整治活動,努力營造優美、整潔、文明、有序的城市風貌。
到4月底止,全市城區118個公共休閑場所環境綜合整治工作大部分已整治完成。據統計,全市共投入資金4103萬元;共補栽花木148.1萬株,鋪草皮4.5萬平方米;改造和修復地面13萬平方米,粉刷墻面1.05萬平方米,安裝護欄、圍欄2.36萬米,設置宣傳欄166處;維修、增添休閑椅924個、健身器材165套,新增和修復景觀燈419個,添置垃圾箱778個;拆除店招68塊,勸阻不文明行為885起。
效果
整治后“白天看綠化,晚上賞亮化”
城管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城區公共休閑場所整治,做到了美化、綠化、亮化“三化要求”和無破損設施、無非法攤點、無垃圾亂堆、無坑洼路面“四無標準”,為迎接全國文明城市測評、國家衛生城市復檢和今年“中博會”、明年“七城會”勝利召開創優環境。
美化方面,按“一園一景、一街一品”的要求,清洗建筑立面外墻,對重要部位進行裝飾美化;對空中網線、門牌廣告及垃圾廣告進行整治,公共休閑場所范圍內的大型廣告原則上只減不增,不符合規劃的、有礙整體景觀風貌的予以拆除。
綠化方面,抓好園林綠化精品景觀建設,適時補栽補植,專業修剪整形,落實管護措施。同時,加大“見縫插綠”、“拆遷還綠”、“拆墻透綠”工作力度,增大綠地空間,充分展現南昌“城在綠中、綠在城中”的風貌。
亮化方面,對陳舊、破損的亮化設施進行維修和更換,做到城市主要橋梁和標志性建筑物上有輪廓彩燈、樓頂和建筑物立面上有泛光燈、廣告和招牌上有霓虹燈,達到“白天看園林綠化,晚上看燈光亮化”的效果。
措施
各城區突出特色打造“精品工程”
記者了解到,在這次綜合整治工作中,各城區、新區、開發區和有關單位按照功能分區和周邊建筑物的建筑風格,積極創新,精心設計,在整治中打造了許多精品。
青云譜區突出了地域、書畫、廉政等特色。在洪都公園和中益廣場,依據其位于洪都集團的位置情況,設置了飛機壁畫、航空知識長廊,用于宣傳航空知識。
西湖區按“一園一景、一街一品”要求提升改造。對孺子亭公園內的孺子亭、觀魚廊等處仿古建筑,按照“修舊如舊”的原則進行翻修,盡力保留建筑物的古樸氣息,并對園內的孺子墓、孺子碑進行了維修,對公園內的休閑服務設施加以維修調整。
青山湖區在高起點、高標準建設綠化廣場、生態公園的同時,在臨街商家店鋪的整治中積極創新,將上海路北社區休閑廣場、長春村休閑廣場臨街店鋪全部改成了玻璃門面。
市園林局在城市園林綠化上,注重“一街一樹,一街一景”,平面與立體相結合,突出景觀化設計,城市園林綠化整體水平又有新的提高。
118個公園、休閑場所有“管家”
“公共休閑場所要保持良好的環境,靠的是‘三分建、七分養’。”城管委工作人員表示,各區和市級有關部門在抓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的同時,應進一步強化落實長效管理。
城區公共休閑場所環境綜合整治后,各區、各單位將工作重心轉移到長效管理上。為防止“臟、亂、差”現象的反彈,建立了環境衛生保潔、綠化、亮化養護等一系列長效管理制度,落實專人負責管理。
有關部門加大了執法力度,對影響城市形象和市民生活環境的違法違章行為進行了集中整治。開展了對違章建筑拆除工作,使公共休閑場所整體環境有所改善和提高,制止人員不文明行為885起。各城區還動員市民投入到整治工作中來,通過認養等方法,增強市民愛護公共休閑場所環境的自覺意識。東湖執法分局墩子塘中隊聘請100余名普通市民為“城管志愿者”。記者在陽明公園里看到,只要發現地上有垃圾,志愿者們便會立即清理干凈;如果有人亂扔紙屑、煙頭,志愿者們立即上前勸導。一些志愿者還創新工作方法,用微笑去勸阻不文明行為,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編輯:joj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