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準化助推云花出口率提高到18.7%
云南是世界三大鮮切花生產中心之一,鮮切花產量連續16年居全國首位。然而,由于缺少規范的標準及檢測技術,致使云南鮮切花質量參差不齊,出口率較低,嚴重制約著這一外向型產業的進一步提質增效。
在農業部、商務部、云南省科技廳、云南省質監局等相關部門的支持下,云南省農科院依托農業部花卉質檢中心(昆明),與云南省出入境檢疫技術中心、花卉行業主管部門、花卉龍頭企業等聯合攻關,重點針對云南省產值較高、出口能力較強的月季、香石竹、百合、非洲菊、菊花、彩色馬蹄蓮等主要鮮切花展開標準和病蟲害高效檢測技術研究,并取得一系列重大突破。一是研制成功12項與國際接軌的花卉關鍵技術標準。其中,7項產品質量標準、2項檢測檢疫技術和1項出口綜合技術指南被農業部、商務部和國家質檢總局頒布實施。花卉植物病毒檢測技術規程、切花百合(月季)脫毒種球(苗)、出入境切花檢疫規程、出口花卉技術指南等5項標準為全國首次發布。二是建立了59項部級備案檢測技術規程,數量居全國第一。這些檢測規程均通過了國家認監委和農業部的審查,成為我國法定的權威檢測方法。其中,花卉病毒檢測技術與國際權威機構“荷蘭球根花卉檢測中心”相關技術進行比對,檢測靈敏度和準確性完全一致,技術方法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研究成果為云南和我國鮮切花整體質量水平的提高和花卉優勢產業的形成提供了技術支撐。近3年來,項目組在昆明、玉溪等花卉主產區進行核心示范7300余畝,新增總產量3.87億枝(粒),新增總產值2.44億元,創匯總額5795萬美元,形成了“麗都玫瑰”、“臧建唐菖蒲”兩個鮮切花名牌產品。在玉溪明珠、通海麗都、格桑花卉、英茂花卉4家龍頭花企建立起標準化外銷示范基地,實現外銷切花生產全程質量控制,促使基地優質種苗(球)率達95.6%,89.8%的鮮切花達到出口標準。同時,該成果在廣東、上海等全國五大鮮切花生產區和出口地推廣應用3.6萬畝,總產值8億元,出口創匯總額超過9000萬美元。
編輯:just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