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掌細菌性病害是一種對紅掌危害極其嚴重的病害。我國在20世紀90年代開始出現該病,并于2006年擴張蔓延,到2007年開始出現大規(guī)模爆發(fā)流行,導致很多紅掌生產企業(yè)深受其害,現在很多生產者對該病提高了警惕。
紅掌細菌性病害之所以爆發(fā)容易防治難,究其原因,首先是由于該病害一旦發(fā)作很難治愈,加上紅掌種植者對該病危害程度沒有充分的了解,缺乏防治經驗;其次,有的國產紅掌小苗質量還達不到國外水平,對病害的抵抗力相對要差些;第三,很多生產企業(yè)對紅掌生產區(qū)的衛(wèi)生措施都做不到位,這是引發(fā)紅掌細菌性病害的關鍵原因;第四,有的企業(yè)發(fā)生該病后,害怕影響銷售,就盡量隱瞞事實,讓產品仍然在市場流通,為該病的廣泛傳播流行創(chuàng)造了條件。
當紅掌植株一旦確診為細菌性病害后,應引起高度重視,種植者可采取以下措施進行防治:
1.及早清理發(fā)病植株的病葉和殘株,將其放入密封的塑料袋中,盡快運出溫室進行燒毀,并在發(fā)病植株周圍進行消毒處理(可選用高錳酸鉀水溶液或噻菌銅500倍液噴灑)。
2.對發(fā)病區(qū)域進行隔離,專人負責管理,并采取相應的防治措施。
3.要求工作人員在溫室生產操作時應盡量減少對植株造成傷口,避免細菌傳播。
4.刀剪工具消毒要嚴格、充分徹底。切花剪葉時最好使用兩把刀剪,交替使用,并隨身攜帶消毒液(85%酒精或300倍噻菌銅和3000倍新植霉素混合液),將使用后的刀剪放入消毒液中進行消毒。
5.調整施肥方案。減少肥料配方中氨態(tài)氮的使用量,適當增加鈣和鉀的使用量。
6.加強通風透氣,保持植株干燥,防止植株出現吐水現象。
7.溫室消毒次數要增加,特別是對溫室的過道消毒要求每周一次,可選消毒劑有滅菌成800倍液、二氧化氯10ppm、2%雙癸基二甲基氯化銨溶液(注意不要將其噴到植株上)。
8.安全合理使用農藥。發(fā)病后要根據病情合理使用農藥,防止病害蔓延與流行。在十幾種能防治細菌性病害的藥物中,試驗結果相對較好的有滅菌成800倍液、72%農用鏈霉素3000倍液、新植霉素3000倍液、葉枯唑1000倍液、噻菌銅500倍液、寧南霉素800倍液、中生菌素600至800倍液等。
在使用過程中,為了防止病原菌產生抗性,藥物要輪換使用,每周用藥一次。發(fā)病嚴重時建議將兩種或兩種以上藥劑混合使用,效果會明顯些,但要事先進行小面積試驗后才可使用。推薦一種較好的用藥配方:噻菌銅500倍液+新植霉素3000倍液+咪鮮胺3000倍液。
9.用濃度為5ppm至10ppm的二氧化氯水溶液灌施。二氧化氯能有效控制該病的發(fā)生,有效率可達70%至80%(從葉片發(fā)病和植株死亡減少率來推算)。
10.生物防治。使用芽孢桿菌、天贊好、康地雷得、植物因而肥等活性芽孢體對紅掌進行葉面噴施和灌根處理,能有效延緩病害的發(fā)生和流行,建議在未感病植株上使用效果會更明顯些。
在做好防治紅掌細菌性病害措施的同時,還應加強對溫室的環(huán)境管理,嚴格執(zhí)行生產操作中的消毒措施,給植株提供一個合適的生長環(huán)境。讓植株生長健壯,是防治該病的重要前提。當植株發(fā)病后,要立即清除病株,對溫室進行消毒殺菌處理,加上適當用藥,可有效控制紅掌細菌性病害。
最新評論: |
中國風景園林網版權所有 COPY RIGHT RESERVED 2007 - 2012 WWW.www.22u.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