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來物種每年“吞噬”湖南10億
外來物種每年"吞噬"湖南10億 將專項立法管理
從左至右分別是纏在植物上的初生薇甘菊、大米草、紫莖澤蘭
目前,這些外來物種正在向我省推進。初步估算,我省每年因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0億元以上,生態危害與間接經濟損失達100億元。資料圖
“因為福壽螺的入侵,就一個晚上,我承包的300多畝水田遭受滅頂之災,前后損失16萬元。”9日,《湖南省外來物種管理條例》立法聽證會召開,瀏陽市官渡鎮村民吳堯鳳訴說了自己的慘痛經歷。
參加聽證會的代表共17名,分別是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科學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等科研院校的專家學者,相關行政管理部門的代表,工商企業界代表和農民代表。
每年直接經濟損失10億元
自然界中,自然分布于某一個地域的物種,叫本地物種,與之相對應的是外來物種。在眾多的外來物種中,大概有1%“來者不善”,它們絞殺本地物種,破壞生態。
省農業資源與環境保護管理站站長尹麗輝介紹,2005年,全省發現外來物種69種,2008年增至97種。初步估算,全省每年因外來物種入侵造成的直接經濟損失達10億元以上,生態危害與間接經濟損失達100億元。目前,廣東的薇甘菊、福建的大米草、重慶的紫莖澤蘭,正在向湖南省推進。
對外來物種實行分級管制
《湖南省外來物種管理條例》草案提出,我省擬對外來物種管理實行“外來物種名錄制度”,按照不同危害程度,將其劃分為三類,一類是禁止引進的,二類是允許引進的,三類是其他外來物種。有特殊情況需要引進外來物種的,必須嚴格報批,并采取防范措施。
“引入外來物種,就猶如打開了潘多拉魔盒,經濟效益肯定有,但這個盒子一旦打開,后果也不堪設想。”湖南師范大學教授鄧學建表示,按分類來界定外來物種的提議非常好。
中國科學院亞熱帶作物研究所教授彭廷柏提出,“外來物種”與“入侵物種”是兩個概念。外來物種非常多,其中一部分沒有造成生態危害。他建議,對草案文本進行修改時,要強調是對“入侵物種”的管理。
專項立法在全國開了先河
“湘潭是加拿大一枝黃花的重災區,不少花店都把它作為配花,一問是從哪里來的,都說是從廣東和昆明進的貨。由于是多頭執法,問題還是解決不了。”湘潭市農業環保站站長劉偉英建議,要明確經營環節的處罰和管理,要明確執法主體。
“我們將進一步吸收大家的意見,修改完善條例草案。”省農業廳副廳長李志純說,年內將把草案上報省政府。據了解,由省一級政府部門就外來物種的管理進行專項立法,湖南省在全國開了先河。
[鏈接]
牛蛙對生態的危害很大,你知道嗎
外來物種給中國生態安全帶來了重大威脅,原國家環保總局曾公布了16種危害最大的外來物種名單。它們是:紫莖澤蘭、薇甘菊、空心蓮子草、豚草、毒麥、互花米草、飛機草、鳳眼蓮(俗名水葫蘆)、假高粱、蔗扁蛾、濕地松粉蚧、強大小蠹、美國白蛾、非洲大蝸牛、福壽螺、牛蛙。
今年6月,瀏陽不少農田就遭受了福壽螺的危害。福壽螺,原產于南美洲亞馬遜河流域,繁殖率高、擴散蔓延快。1981年引入我國后,各地先后引種飼養。由于沒有競爭對手和天敵,目前在一些地區迅速擴散蔓延,破壞生態平衡,是水稻生育初期的主要害蟲。
長沙市、湘江湘潭航道等處,曾多次遭遇水葫蘆侵擾。水葫蘆原產于巴西,后被引入我國,現分布在全國19個省份。水葫蘆生長的水域,擋住陽光,導致其它水下植物得不到足夠光照而死亡,進而破壞水下動物食物鏈,導致水下動物死亡;同時,它還有富集重金屬的能力,死后腐爛體沉入水底,形成重金屬高含量層,直接傷害底棲生物;此外,它還阻礙航道正常交通。
牛蛙現已成為餐桌上的美食,不少人并不知道它的危害。其實,這種物種如果流入本地田野溝渠,就能將本土青蛙趕得幾無立錐之地,嚴重破壞生態平衡。
湖南省洞庭湖濕地是遭受外來物種侵害的地區之一。相關調查顯示,目前,洞庭湖濕地的外來入侵物種至少有11種,包括入侵植物水葫蘆、空心蓮子草、豚草、意大利楊、美國黑楊;入侵動物有克氏原螯蝦、白蟻、蔗扁蛾、濕地松粉蚧、美洲斑潛蠅、美國白蛾。
目前,中國還沒有專門針對外來入侵物種的法規或條例,制定外來物種入侵防治法,以法制的形式防止有害物種入侵,是當務之急。專家建議,中國應盡快修改和完善進出境動植物檢疫法、野生動物保護法、環境保護法等法律法規,最大限度降低外來有害生物傳入的風險。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