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中山路即將建成13個水景池
引水入街,是杭州中山路步行街(鼓樓?西湖大道段)的一大特色,大大小小的水景池有13個。
沿著中山路,從鼓樓往高銀街方向走,水景池有4個,都在中山路東側,其中鼓樓入口處的最大。再往西湖大道走,水景池忽左忽右,很靈動。
這兩天,工作人員正在清理水景池。本周,中河水就要潺潺流過這13個水景池,還有20多種水生植物于9月22日入池。
鼓樓-高銀街段水流急
水景池的水從哪里來?
杭州市城市基礎設施建設發展中心的傅翼說,最初有4個引水方案:自來水,水質最好,但不環保、浪費水;西湖水,要沿著西湖大道,從涌金廣場引水。而且西湖大道地勢高,把西湖水引過來工程浩大;吳山井水,水量不能保證。
最后選用的方案是,引中河水。引水點選在鳳山閘上游,通過鳳山路、中山南路,一直到鼓樓進水口,引水管道長約2公里。
然后,流經13個水景池,最后通過暗管,從西湖大道出水口排入中河,形成一個循環。
中河水位低,中山路地勢高,水怎么引?傅翼說,在鳳山閘上游建了一個抽水泵,還做了自來水補給管,中河枯水期適當用自來水補充。
13個水景池,因為地勢不同,水流有急有緩。鼓樓-高銀街段的水池淺,水流急;高銀街-西湖大道段水池深,水流緩慢。
水生植物講究搭配
水有了,水里還能養點什么呢?目前有20多種水生植物入選,主要是考慮花色、高低搭配等因素。
這些水生植物,現在兩個地方培育:一個是西溪路600號的苗圃基地,有十多個品種。還有一個基地在良渚。
昨天,我們來到西溪路上的苗圃基地。靈隱管理處花卉工程師李師傅帶我們先睹為快。
十多種水生植物,養殖在一個個塑料盆里。“塑料盆專門定做的,到時連盆搬過去,直接放進水里就行。”李師傅笑著說。
紫色的千屈菜,花桿長,養在盆里密密麻麻,很壯觀;
水罌粟,開出小黃花,淡雅恬靜;
再力花,花桿細長,在風中搖曳……
“開花的還有歐洲大慈菇、梭魚草、鳶尾等。我們選的基本上花期較長,能從六七月份,陸續開花到十月份。”李師傅說,陪襯的有水蔥、旱傘草、聚草等綠色水生植物。
李師傅和徒弟朱藝慧,從今年6月開始培育這些花花草草。24歲的小朱是金華職業技術學院園藝專業畢業的,負責每天澆水,隔三四天施一次肥。
“搬過去時,水急的地方想辦法把花盆墊高,好好養護,每年都會很漂亮。”李師傅說。
編輯: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