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的山水園林文化
遇旱不涸的“杭州圣水”
錢塘第一井又名大井,舊名寒泉。大井巷亦以此得名。據古書記載:“吳山北大井曰吳山井,蓋此井系吳越王時韶國師始開,為錢塘第一井。山脈融液,泉源所鐘,不雜江湖之水,遇旱不涸。”井開五眼,井圈南北面豎刻“古大井”三字。歷史沿革井為五代吳越國師德韶所鑿。初鑿時周四丈,規模甚大,井口無蓋,稱“吳山第一泉”。
南宋高宗紹興年間,因井口無蓋,常有人落井溺亡,太尉董德之用大石板蓋住井口,井口只能下水桶,面開六眼。
南宋理宗淳?七年,杭城大旱,城中諸井竭,唯此井不涸,安撫趙與奏立祠以旌異,覆亭其上,即所謂龍王祠也。
明太祖洪武五年,參政徐立本在井旁立石表刻“吳山第一泉”五字。
明憲宗成化十年,亭遭焚毀,井亦為瓦礫所填。明孝宗弘治年間,井眼之木石俱壞,參政周木予以整修,改為五眼。
1986年,杭州市人民政府公布“錢塘第一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價值評定
一、此井是吳越國水利建設重要的實物見證
杭州地區是由淺海演變而成的陸地,地下水鹵咸,不能飲用,唐時還只能引西湖水入城。吳越諸王多次大規模興筑防海石塘,遏制了江潮倒灌,城內的河渠擺脫潮汐的干擾;同時又多次浚治西湖,更進一步引湖水作為城內河流之水源。隨著地下水的逐漸淡化,錢?和他的繼承者在各地大量鑿井,不僅解決了西湖以東地區日益增多的居民飲水需要,也為杭城向東擴展創造了條件。
二、此井是杭城現存古井中的佼佼者吳越時鑿井不下百口,保存至今的只有寥寥數口,仍然使用的只有這口。該井歷代維護均有記載,歷史地位重要。
錢塘第一井清且甘,“不雜江湖之味,泓深瑩潔”,明成化《杭州府志》中將其與虎跑泉、龍井、玉泉、郭婆井合稱為“杭州之圣水”。此井雖然位于杭州市城區人口稠密地帶,易受到污染,但由于它涌水量大,自凈能力強,至今仍然保持良好的水質,是杭州市區地下水資源中的佼佼者。歷數百年至今,現井仍供周圍居民生活用水。
時代:五代
地址:杭州市上城區大井巷22號
編輯:songgaofeng
相關閱讀
遼寧沈陽:世界最大泵道公園開園
沈陽國際泵道公園總投資約1億元,總占地面積4.58萬平方米,其中核心泵道場地面積約8000平方米,共設置平地練習區、入門波浪道、小型初級道、大型初級道、標準泵道、騰躍道、自由式場地、碗池共9個賽道【詳細】
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18條道路“瘦身曲化”
在京城最大“綠肺”——溫榆河公園,18條市政道路眼下正開展設計建設。近日,由北京城市規劃院、園林古建院、市水利設計院、弘都院、林業大學等專業團隊組建的規劃技術工作營,已經完成了【詳細】
《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施行
《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今年5月1日起施行。浙江省杭州市近日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杭州市濕地保護條例》制定實施的有關情況,提出將扎實推進濕地保護和修復,全力推進國際濕地城市創建【詳細】
同濟大學風景園林專業女生留學歸來后當廚師
有人問小迪,985畢業做廚師不會感覺虧了嗎?小迪說“標簽也許可以帶給人暫時的光環,但它不該定義你。”小迪說她喜歡做料理,因為看到吃了自己做的食物感到幸福的食客會覺得很幸福【詳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