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上添花與“景”底之蛙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一股強勁的“漲價風”襲卷景區。青海湖151景區門票從50元上漲為110元,青海湖鳥島從48元上漲為138元,坎布拉國家森林公園從70元上漲為130元……何止是青海省,縱觀全國,包括張家界、九寨溝、九華山、三清山、廬山、嶗山、曲阜三孔、泰山等熱門景區(點),今年“十一”期間爭相掛出門票漲價牌,漲幅在20?150元之間。也許,漲價也阻止不了一部分游客的腳步,尤其是熱門、知名的景區(點)可能在這個黃金周里再次贏得個“盆滿缽滿”,這又會刺激這些景區景點在漲價上再做文章,形成惡性循環。
但青海湖景區遭到市場“反擊”是個信號??景區景點的“漲價經濟”,如果超出了民眾的消費承受便會“用腳投票”,跟你說“拜拜”;“漲價經濟”對景區景點而言,是把“雙刃劍”,合理的、理性的漲價可以增加收入,有利于景區景點的可持續性發展,而瘋狂的漲價、貪得無厭的漲價只會一“劍”封了自己的喉。
今年的“十一”黃金周,我們也驚喜地看到一些景區的“景”上添花之策。黃金周期間,上海多處旅游景點不僅投入資金增加節日期間的活動,還堅持門票價格不漲,深受游客的歡迎。滬上著名的五大古典園林之一的古猗園,“十一”期間投資逾百萬元舉辦“上海竹文化節”,10月1日,古猗園的游客接待量是去年同期的200%。風景名城杭州一系列免費措施,不斷創出游客“新紀錄”。主動放棄“漲價經濟”,苦練內功,不漲甚至免費,或許門票收入未增甚至有所下降,但游客量的暴增所帶來的旅游經濟繁榮,不僅足以彌補門票收入,而且奠定了旅游業“游、食、住、行、購、娛”六大要素齊頭并進的基礎。
從維系于“漲價經濟”到“景”上添花,是旅游經濟理性發展與成熟的體現。然而,尚有很多景區景點甘愿成為“景”底之蛙,一門心意在“漲價經濟”上絞盡腦汁,滿足于漲價所帶來的立竿見影的“近利”,全然沒有“遠慮”的思維,沒有“遠見”的真知。青海湖景區今年“十一”黃金周所遭遇的尷尬,是對景區“漲價經濟”的警示,市場是無情的。景區是“景”上添花,還是成為“景”底之蛙?已到了由不得景區不思考的時候了。
編輯: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