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盆栽牡丹大師”劉改秀:汗水換得牡丹嬌
啊牡丹,
百花叢中最鮮艷。
啊牡丹,
眾香國里最壯觀。
有人說你嬌媚,
嬌媚的生命哪有這樣豐滿;
有人說你富貴,
哪知道你曾歷盡貧寒。
啊牡丹啊牡丹,
哪知道你曾歷盡貧寒。
確實,聽完第九屆“洛陽市十大杰出青年”、河南洛陽國家牡丹園副主任、農藝師劉改秀在洛陽市林業(yè)局主辦的報告會上講述自己癡心牡丹研究的經歷,在場的人也許才真正了解了《牡丹之歌》的真正內涵。
1990年,南陽林校畢業(yè)的劉改秀被分配到原洛陽郊區(qū)牡丹苗圃工作。苗圃的工作環(huán)境和農村沒什么兩樣,和劉改秀一同分配來的五六個大中專生因忍受不了農村式的工作環(huán)境,相繼調離。農家出生的劉改秀,沒感到什么委屈,而是拿著牡丹圖譜,整天泡在了牡丹園。
春天,劉改秀一株一株觀察牡丹鱗芽萌動、花蕾生長,花型、花色、花瓣數量,對照書本記錄每個品種的成花率;夏天,她觀察牡丹結實能力和葉片顏色,絨毛的多少,一朵花一朵花測量、記錄;秋天,她觀察不同品種牡丹花的花芽分化情況;冬天,她觀察牡丹根系發(fā)育的形態(tài)。
春去秋來,風吹日曬,劉改秀看上去要比實際年齡大許多。
1994年洛陽召開牡丹花會前夕,為了便于游人了解牡丹品種,劉改秀把自己辨認出的牡丹品種進行標記、插牌。那時,她已懷孕7個多月,但每天仍堅持工作10多個小時,由于勞累過度,導致早產。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到1998年,劉改秀不僅能辨認400多個牡丹品種,掌握了牡丹四季栽培技術和出口加工技術,還完成了牡丹種植資源的建檔歸類工作,編寫了園內百萬株牡丹的定植圖。
從1990年到2002年,原郊區(qū)苗圃幾易其名,最終更名為國家牡丹園。
苗圃更名為國家牡丹園,劉改秀感到了責任的加大。為增加牡丹基因資源,她把女兒交給年邁的父母看管,自己只身多次奔赴云南、甘肅、山東、四川等地搜集牡丹品種。先后引進了云南大花黃野生牡丹、甘肅紫斑牡丹等數十個珍貴品種,使國家牡丹園的牡丹品種達到760多個,鞏固了該園在國內牡丹品種數量方面的霸主地位。為加快牡丹應用技術的推廣,劉改秀還克服多種困難,組建了洛陽市首個牡丹組培試驗室,完成了15個品種近500余瓶幼苗培養(yǎng)。同時,與北京林業(yè)大學、河南科技大學等高校聯(lián)手開展延長花期的技術研究,并取得了豐碩成果。
截至目前,劉改秀已培育出7個花色、9種花型共200多個牡丹新品。其中,一項科研成果獲首屆“梁希林業(yè)科學技術獎”。她在國家和省級科技雜志發(fā)表論文8篇,出版了《花卉栽培與病蟲害防治技術》一書,完成了《中國牡丹培育與鑒賞及文化淵源》一書“品種鑒定”的撰寫任務,還參與了國家標準《芍藥種苗質量等級》的修訂工作。2005年,在第六全國花博會上,劉改秀獲得了“河南盆栽牡丹大師”稱號。
編輯:admin